刘伯承确定西南人民小学办学宗旨

时间:2014-09-13 08:32来源:大西北网-重庆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刘伯承

 

刘伯承

 

    “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


    这是刘伯承元帅在1945年人民小学建校之初亲自提出的校训。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9月9日,该校校长杨浪浪找出一份署名“穰明德”的纪实文字档案,讲述了69年前的往事。


 

 

司令员亲自确定校训

 


    时间回溯到1945年,晋冀鲁豫党政军机关迁到邯郸,有很大一批中国共产党党政军干部及其家眷也随之到了邯郸,其中仅学龄前儿童就有近百人。这些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急需入学。


    当时的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穰明德提出办一所子弟学校,并把具体方案向军区司令员刘伯承进行了汇报。


    对此设想,刘伯承非常赞成,他说:“现在是应该考虑办学校了。”略停片刻后,他又说:“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


    为什么要做这个指示?原来,不久前在延安,有一位领导同志有病长期住院,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这孩子在延安城内胡作非为,买东西不给钱,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是某人的儿子,要钱找他去好了。”一时在当地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刘伯承说:“这种事再也不能发生了!”


    几天后,这所学校就建起来了,取名为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也是人民小学的前身,校训也从那时流传下来。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既然校训提出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该如何执行?


    穰明德在档案中记载:学校开学后,为培养学生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集体观念,实行寄读制,只有星期六,才让孩子们回家。刘帅更是以身作则,他爱人汪荣华总是星期六才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家,没有一次违反过学校制度。


    解放西南后,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迁到重庆,正式定名为西南人民小学,邓小平同志的爱人卓琳同志任校长。


    当时,刘伯承还抽空去西南人民小学视察,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为建设新中国学好本领。在一次省军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刘帅语重心长地对与会者说:“我们现在进城了,广大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防止发生李自成的悲剧,最后落个前功尽弃,毁革命成果于一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教育好后代。我们的孩子在战火中经受了洗礼,进城后切记不要对他们过分溺爱,如果在舒适的环境中变成纨绔子弟,将来就不能接好父辈的班,我们的事业也就会受到损失。”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