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六)

时间:2014-10-20 08:30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鑫报综合 点击: 载入中...

兰州老照片

 

兰州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由兰州东门开进市区,兰州人民夹道欢迎

 

袖川街、定西路:如今的临夏路

 


    原兰州城关区西稍门至雷坛河握桥一段,即今之临夏路西段。曾先后称袖川街、定西路。该街形成于何时尚无法确定。但据今工人文化宫南部与握桥建造时间,大体可推定为至迟在唐代。据张建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重修金天观碑铭》记载,今工人文化宫南部,唐为永峰寺,宋为九阳观,明为金天观。兰州握桥相传创建于唐代。有寺有桥必有路,由此推断,此街形成于唐代。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明肃王发现“城之西南,三面环山,有仙人舞袖之形”故建金天观,将西郭门通金天观的路称为袖川街。洪恩街北端以西一段因由东向西倾斜,故俗称下坡子。


    1942年命名为定西路。


    1943年,对该街进行了全面整修。路基拓宽为20米,中间为机动车道,宽6米,铺筑碎石路面。两边为大车道,各宽3米铺砂泥,人行道每边各4米,铺青砖。2月7日开工,3月15日完工。


    1945年,为纪念左宗棠而改名为宗棠路。1949年8月解放兰州时,因解放军由西稍门突破进城,故于兰州解放后,称西稍门为解放门,称该路为解放路。后又改称定西路。


    该路自西关十字至解放门广场一段,自清末以来,自东向西称西关十字、西关正街、西稍门。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称定西路。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与西段同时改称为宗棠路。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兰州市政府采用政府补助与受益住户集资的办法将该路进行了整修。整修路幅全宽16米,其中车道10米,铺装碎石路面。人行道3米×2,铺青砖。2月7日开工,3月15日完工。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拟将该路拓宽为24米,其中车道16米,人行道各4米。但因无资金未能实现。


 

 

山字石

 


    系中央广场东侧的一条小巷,南起张掖路,北至滨河东路。现分为互相连通的三条街巷:山字石西街、山字石北街、山字石中街。全长1106米,宽3-4米。


    山字石原非街巷,系明肃王府之花园,为游玩观赏的地方,名“凝熙园”.该园为东花祠的附属花园,园中重点建筑为用巨石垒雕之大、小假山,并以从外县采来的“活山字”(兰州人叫水锈)相辅之,通称大、小山字石。1941年兰州设市后,市府曾将该处街巷予以整修。据张维《兰州古今注》记载,民国32年(1943年),大山字石已不复存在,小山字石“尚有假山一角,垒石为之,上有数小院落。又垒石作洞府,通达四出,岩间塑泥仙人数十,颇逸俊可观。”


    民国35年(1946年),因该巷年久失修,全巷中有300多米路面十分狭窄,且因拉水车经过过多,极为泥泞不堪,路面已坎坷不平,加之路面狭窄,雨后积水,泥泞不堪。为此,市政府令市工务局与警察局共同负责加以整修,路面铺筑了8厘米厚煤渣,其余路段均铺筑5厘米厚煤渣。4月修整,5月竣工。


    山字石一带原有一大渗水坑,汇集该处雨水。兰州设市后,整理市容,由驻军将水坑填平。此后,每遇大雨,水无所归,倾注于山字石中街、北街,深积数尺。民国37年(1948年),该处绅民公请市府批准,发动当地民工整修了中街、北街水道,加大了纵坡,将水引入河水道,从东北门排入黄河,路况方稍有改善。(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十二)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十一)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九)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八)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七)
  • 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兰州老地名吗?(之五)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