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古城,小城故事多

时间:2016-07-05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消息人文读库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卫明代以来为宁夏总镇西路边防要塞,随着屯垦戍边的需要,产生了以中卫城为中心,堡、寨为网络的军事行政地名系统,加之集中在边墙和交通要道上的关隘名称等,形成了中卫地名浓厚的屯垦军事色彩。这一点,无论是从“中卫”的称谓上,还是从胜金关、余丁村、大战场等古地名上,都展露无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卫的“军事文化”.


    中卫鼓楼


    和老银川城一样,中卫古城的痕迹已消失殆尽,只能在史书和老人的记忆中寻踪。中卫,作为全国唯一保留“卫”字称谓的地方,它的由来和存在有哪些特点呢?


    全国唯一保留


    “卫”字称谓的地方


    宁夏民间有谚语:中卫有个新鼓楼,半截入在天里头。中卫鼓楼是当地学者最引以自豪的建筑之一,被称为宁夏最具特色的钟鼓楼。


    站在鼓楼之下,只要略懂几个字,就能感觉到四面门楼上的匾额所书内容之霸气。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曰“控制边夷”(1984年修葺时改为“控制边陲”)。“锁扼青铜”表明地理优势,意为中卫城郭处于青铜峡前哨,当作锁钥之地;“对峙香岩”表明高峻雄奇,形容与香岩名刹比肩屹立,给人以巍巍香山为我壁垒之感;“爽挹沙山”表明避害趋利,使流沙降伏而不吞噬农田;“控制边夷”表明防御功能,彰显城池坚固,已成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塞重镇。


    鼓楼的四面匾额题字,充分展现了中卫古城的军事色彩。那么“中卫”一名是怎么来的呢?


    历史上的“宁夏中卫”本属军事建制单位,并非一级地方行政建制名称,更不是地名。其由来是明朝的卫所制。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朝廷在宁夏镇设置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性质为“军垦部队”,隶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统领。1393年朝廷调甘州亲王“左护卫”改为“宁夏卫”,原因是这支左护卫部队多由“罪徒”构成,政治上不可靠,不适合担任宁夏庆王的“警卫部队”.1395年朝廷裁撤陕西“庆阳卫”建制,转改增置为宁夏庆王“左护卫”,同时降改“宁夏卫”为庆王“右护卫”;明建文四年(1402年),增设“宁夏前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宁夏左护卫”为“宁夏卫”,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中央废除卫所制,改“宁夏中卫”为“中卫县”,此行政建制名称一直延续至中卫撤县设市。


    千百年来,曾经的“天津卫”“宁夏卫”等众多军事建制城市不再称“卫”,只有中卫保留了“卫”字称谓。


    中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绘画传承人


    王学义手绘的《中卫古城》图。刘忠群 供图


    中卫城,


    一座什么样的城?


    “金张掖,银武威,打点不到做中卫。”这是古代官场圈里的流行语。武威和张掖,即古之凉州和甘州,是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上两座着名城池,而中卫与二者不相上下。


    中卫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千百年来,为了巩固边防,保护丝路通畅,历代中央政权稳固时,移民充边,驻军屯垦,人员来往频繁。这里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而且商贸十分繁荣,加之黄河中卫段水运繁盛,有“水旱码头”“丝路古城”之誉。


    如今中卫老城消失殆尽,只保留在老人的记忆里。2006年,中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绘画传承人王学义创作了一幅长近2米、宽约1米的《中卫古城》图,图中的中卫古城楼宇森然,树木葱郁。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出入中卫城是要经过城门的,首先进入一道瓮城门,然后才能过城门进入城内。在城垣的四角上分别有四角楼,而且风格、名称各异。城门皆有城楼,是两层砖木结构,飞檐棱角,颇为壮观。中卫城的周长据老人讲有九里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和记载不符。


    中卫古城城池建设在元代以前无可考证。明正统二年(1437年)都指挥仇廉增修为五里八。后又将城墙增高、护城河掘深拓宽。中卫古城只有三个城门,没有北门。据说当时筑城时,从北沙窝来了一只大老虎,从北门豁口进了城,吓得人们不敢出门。县太爷和筑城参将调动人马将其制服。那天正好是城隍爷的生日,就在打死老虎的地方修了城隍庙,虎皮给城隍做了座椅。而北门也因进来猛虎寓意不太平,就没有修北城门。当然,这只是传说,不留北门仍是出于中卫城的军事防卫需要。


    中卫高庙


    古城里的地理坐标


    如果中卫古城周长只有五里八,那比老银川城(18里)可小多了,固原古城内城周长也有9里。虽然“小”,却浓缩了不少精华。


    鼓楼、高庙大凡中国古城,多曾建有鼓楼。许多地方的鼓楼多为两层四角歇山顶形式,而中卫鼓楼却别具风格,为三重错檐十二角,颇似高庙的层檐构势。中卫鼓楼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初名文昌阁。据说,当年中卫科举得中的大榜就贴在鼓楼墙上。现在的鼓楼,是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毁于火灾的基址上重建的。


    中卫高庙保安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其主要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连,呈逐步增高之势。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结构紧密,气势雄伟。据说修建高庙的匠人叫周兴礼,后来被请去修建平罗玉皇阁及灵武高庙,但是这位建筑家家乡情结很重,所以别处的作品总比中卫高庙稍逊一筹。


    九寺十八庙中卫人信佛好道颇有名气,实则有着历史渊源。自明代以来,中卫古城就有“九寺十八庙、两庵加一祠”之说,其寺院的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可以说是宁夏古建传统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酿泉史志记载,中卫白酒酿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旧时,中卫县城之内井泉称为“酿泉”,水质优良,是酿酒的最佳水资源,所酿之酒自然醇香。明清时代,中卫已是名扬西北的酿酒之乡,清末至民国,中卫酿酒业有八大烧坊之盛况,所酿之酒远销西北五省。


    应理书院应理小学是中卫城第一所新学,也是宁夏创建最早、办得较好的新学之一。它前身系清代的应理书院,是旧学的高层次求学场所,也是中卫公办民助、兴办教育的集大成者。清康熙间西路同知高士铎创建于中卫南门内。嘉庆二十年(1815年)知县周又溪因范围狭隘,移建于文昌宫右吴氏旧宅,建内院、外院、讲堂及房舍共2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知县郑元吉重修,并撰《重修中卫应理书院碑记》。咸丰二年(1852年)圮于地震,后知县封景岷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县高等小学堂。1918年改成县模范低级小学校。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定舟村:明代十军户渭河边繁衍六百余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画开天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

    • 红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长征会师于此而闻名。夜幕降临后的会宁,宁静...

    • 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的朗县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丝路军事要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 甘南赋

      地处中国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黄河之一弯;古通丝绸之路,开辟唐蕃古道;据守中原...

    • 雅江县风光

      至2011年底,雅江县辖区面积7681.5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个镇、16个乡、113个行政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