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为时代中坚力量的企业家群体,尤其是老一辈的企业家,他们大多已是“烈士暮年”,却仍“壮心不已”,他们虽不是国家领导人却也在思考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心系天下苍生福祉,他们竭尽所能地在人生落幕前践行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寄希望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撇为后人敬仰的高度。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众多企业家中,顺德大商杨国强和他所带领的碧桂园是其中的佼佼者。民生地产梦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十八大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
“民生地产”一词并无权威解释。广东社科院学者丁力认为:要把“幸福建设”提到民生议程中来,而现在有些房地产商瞄准高精尖线,让多数的老百姓游离到了其服务行业之外。地产行业不能靠高价格来获取利益,健康的发展模式,是“以量获利”、“创新获利”。
碧桂园对于“民生地产”的解释则更为通俗: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15年前,看到城市中心的房子越来越贵,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有快速路与城市连接,2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市中心,风景优美,空气又好,建造一个配套齐全、自成体系的大社区,房价远低于市中心,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幸福生活。”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如是描述他的“民生地产梦”。
从1992年创立至今,碧桂园集团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而更让业内尊敬的则是他们独创的“碧桂园开发模式”。年报显示:碧桂园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产品合约销售均价为6288元/平方米,是十大开发商中最低的,均价甚至只有其他企业的一半;2012年销售均价为6230元/平方米,基本与2011年持平。
让碧桂园保持低价让利于民的“碧桂园开发模式”有三个特点:1、差异化拿地策略。碧桂园的拿地策略是避开一线城市核心地区,偏向于一线城市周边未来发展潜力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新城区,而且很多土地都是“荒地”和“蹩脚地”的一级开发,符合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能够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获取。2、集中及标准化运营模式。碧桂园旗下子公司涵盖从研究设计到建筑施工,从管桩生产到机电安防,从家居制造到物业服务等几近囊括地产全部生产流程,此举既可控制产品成本,又方便管控产品品质,可谓一箭双雕。3、完善社区配套。碧桂园通过建设社区五星级酒店、学校、商业、苑区穿梭巴士等设施建成独具城市功能的社区生活模式,物业管理也是秉承“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服务理念,为业主提供了更惬意的生活。
正如《南方日报》评价:“碧桂园已经成为一个超值住宅的代名词。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碧桂园每到一处都会诞生一个新的城市坐标,其开发的产品也得到了购房者们的普遍认同。”
碧桂园的“民生地产梦”正是国人的幸福安居梦。
创始人的家国梦
杨国强,碧桂园集团创始人,1954年10月出生。在改革开放前,他和他的家庭的命运,用贫穷、悲苦、辛酸来描述,都不为过。他有一个可爱的姐姐,在日本侵略时期饿死了。他的母亲名叫仲明,不识字,连名字也不会写,在杨国强回忆里是一个“饿而不瘦、晒而不黑的很善良的人”。
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他的哥哥杨国光曾经说起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十八岁时终于有了一双自己的鞋子,但他不舍得穿,依然光着脚,哥哥问他为什么不穿鞋子走路,他只回答一句:磨脚没关系,但我不想磨鞋。只有在晚上洗完脚之后,他才舍得把鞋穿上,在房间里走几步。
念书后,为省7分钱饭钱,中午放学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尽管这样,到高中时,由于交不起7块钱学费,还是退学一年回家放牛。后来学校免了他学费,还给了他2块钱助学金,才又复学。杨国强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块钱”。
杨国强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986年,他担任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1992年承包碧桂园项目建设工程,但在1993年一轮力度空前的宏观调控后,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广东发展银行无法再给碧桂园贷款,投资逾亿的项目面临危局,烈日炎炎下工程停滞。这时,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向开发商三和公司要求归还垫付的工程费,三和拿不出,就采用变通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款核销工程费。杨国强就这样由造房者变成了卖房者。
顺德碧桂园从1300亩不断扩大面积,杨国强以此为基,耕耘数载,才慢慢向附近拓展。先是佛山,后是番禺,再到增城、花都、江门,再到广东各地及全国。2007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1189亿港币,中国首富易主杨惠妍。
商业成就突飞猛进的同时,杨国强的慈善事业也悄然起航。
1997年初,广州《羊城晚报》社长接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电话。企业家在电话里说,他早就想捐资助学,现在有了明确的想法:每年拿出100万元,搞一个大学生助学金,委托报社负责管理发放这笔助学金。不过他有两个要求:第一,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大学生助学金。第二,要与被资助者签下《道义契约》。
这位企业家说:“我不想收回这笔钱,只想让被资助者将来都成为资助者,让大学生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奉献、有道义及能献爱心的人。”就这样,“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了。15年来,“仲明助学金”已资助6999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后薪火相传,众多仲明学子也加入到回报社会的行列中。
2002年,杨国强倾资2.6亿创办“国华纪念中学”,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高级中学。学校招收全国范围内因贫困而不能入读高中、大学的应届初三优秀毕业生,杨国强每年滚动出资4000万资助该校学生在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求学阶段的全部费用,直至参加工作。国华纪念中学在校训“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石碑上刻有这样一段话:“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这是杨国强先生创建这所学校的初衷,他希望“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
国华校长季德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杨国强先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国华纪念中学创办至今,已在全国招收1714名寒门学子,并每年陆续新进招生200名学生。该校毕业生二本上线率达100%,重点本科上线率超85%,学子遍布国内重点高校和国外知名大学,并有部分已踏入工作岗位。有媒体评论:入读国华,改变命运。若以一己之力改变1700多个家庭的命运,堪称善莫大焉。
除公益教育外,碧桂园在扶贫方面也是硕果累累。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碧桂园清远树山村扶贫点后表示:以杨国强为代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通过勤劳富裕之后,没有忘记穷兄弟,拿出钱帮助大家致富。应该感谢这样的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向他学习。
据碧桂园集团官方公布:截止2012年,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先生20年来累计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高达16亿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于相似的成长经历,这一代的企业家大多都有很强的 “家国梦”,诸如曹德旺、宗庆后等人,他们也是中国民间慈善的核心力量,民族的脊梁。
碧桂园人的幸福梦
创业21年,碧桂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就业方面,直接提供工作岗位约5万个,间接创造工作岗位20万个,重点倾斜当地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在服务业主方面,碧桂园集团致力于打造幸福社区范本,多次组织大型业主活动如“南北业主大联欢”、“业主暖心行动”等,丰富社区文化。
此外,碧桂园内部也成立了旨在帮助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陷入困境的 “员工扶助基金”,已累计发放3126450元,惠及181人次。在2013年启动了“成就共享计划”,旨在让每个碧桂园人都能跟随企业一起进步、成长。碧桂园认为,社区是国家的细胞,只有让每个碧桂园业主、员工和合作伙伴幸福,才能建设幸福社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11月碧桂园成立志愿者协会,协会主要由员工、员工家属、全国业主、碧桂园学校师生、仲明奖学金受助学生、国华纪念中学师生等组成。自成立以来,碧桂园志愿者在全国十余省市已举办近百场活动,并多次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组织的“幸福广东?健康同行”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敬老院、社区老人关怀活动、环保行动等,倡导“关爱他人,幸福共享”。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杨国强将汶川桑坪中学1500名师生接到广东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异地复课一年,耗资逾亿元。2013年雅安地震,杨国强再次捐款1000万港币,同时碧桂园集团员工已募集善款超过200万元。
碧桂园志愿者协会
碧桂园的“中国梦”,一言以蔽之,正如他们的企业使命所倡导——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千年之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今天,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家在事业上长袖起舞,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更是身体力行,他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和情怀,他们是“中国梦”的伟大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