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硬件+软件”齐升级振兴教育事业发展

时间:2021-04-14 17:1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王志俭文图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记者 王志俭)4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临夏州振兴教育事业新闻发布会,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瑞莲,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周世泽,临夏州教育局副局长汪梅芳,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心辉共同介绍临夏州振兴教育事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何瑞莲在介绍情况时说,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2019年4月召开的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了振兴临夏教育的目标,更加突出教育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基础地位,采取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全面开启了临夏教育振兴发展的新征程。
  
  截至2020年底,全州各级各类学校达到2538所,在校生达49.21万人,教职工达3228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4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1.24%,全州教育各项指标大幅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全州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州委、州政府坚定振兴临夏教育的鲜明态度和决心,高站位谋划部署,深层次分析研判临夏教育存在的短板弱项,横下一条心、拿出真功夫,全力推进临夏教育事业振兴发展。在强化思想认识方面。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脱贫、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临夏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中之重,全方位、系统化研究推动落实,全面激发全州上下齐心办教育、共同抓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2019年5月成立临夏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从组织、制度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年7月以电视直播形式召开到村一级的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对振兴临夏教育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组织动员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最优先考虑、最周密计划、最充分研究的位置,汇集全州重教、兴教的强大合力,构建了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格局。在制定措施办法方面。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思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临夏州关于促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启动实施了以均衡发展突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力量提升、优质资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工程”和以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提质增效、职业教育重点突破、师资力量持续增强、优质资源融合共享、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科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十大行动”,形成了“州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格局,为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五四、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等节点,精心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爱党爱家乡”等系列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建立思政课专家库,配齐配强中小学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体育教育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临夏州获得甘肃省高中篮球联赛暨全省U18青少年篮球联赛男篮冠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阶段在各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改进和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开辟植物园、蔬菜种植园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三是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州委、州政府按照“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总体要求,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全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组合拳”,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精准摸排抓控辍。实行州县乡村四级“学长制”和“保学制”,组织部门、乡村和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结合“一户一策”,逐户逐人建立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档案,每月2次对学籍系统、公安户籍、扶贫开发系统数据中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进行反复比对,对疑似失辍学学生,紧盯不放、全力劝返、见底清零。集中动员抓入学。采取发放义务教育明白卡、班主任打电话联系、外出劝返等办法,一对一、人盯人,敦促适龄儿童少年按期入学,并组建作战小分队,开展覆盖所有乡镇、学校的专项核查跟进工作。落实“一生一案”,采取跟班就读、职普结合等方式,因人施教,确保劝返学生留得住、跟得上、学得好。重点督战抓推动。制定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在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以挂牌督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人口为重点,逐级签订和细化控辍保学目标责任,采取逐人逐户“过筛子”的办法,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和闭环管理,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精准资助抓保障。在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营养餐计划”的基础上,精准落实“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助学金”等各项资助政策,共覆盖各级各类学校30多万学生,做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促进协调均衡发展。依托“两州一县”教育扶贫、全面改薄、幼儿园建设等项目,2019年新建改扩建学校355所,2020年新建改扩建学校325所,特别是州委、州政府将原州委党校、州农校旧址、临夏师范附小、临夏中学初中部无偿划转临夏市兴办义务教育,促使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两年来全州新增学位2.5万个,群众关心关注的“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从2019年开始,累计投资2.13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达到11.77万人。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园专项治理,按照“城市园带农村园、公办园带民办园、示范园带薄弱园”的对口帮扶机制,着力缩小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园际差距,临夏市实验幼儿园、永靖县太极幼儿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临夏市枹罕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创建为省级一类幼儿园。义务教育公平均衡。重视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实施15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26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增恢复教学点10余处,有效解决山区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所辖8县市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创建省级评估。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省州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施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明确划定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严格按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和志愿招生。举办2020年中考高考备考研讨会,全面分析近三年中考高考成绩和上线情况,全力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夯基创优。在加快推进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进度,加快构建各县市“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学校格局的基础上,积极跟州外中高职学校对接沟通,充分保障学位供给,大力动员引导“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2020年报名参加中职(技工)学校学生达到6572名,报名人数创历年之最。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激发教育工作活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殷切希望,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临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配齐配优校长队伍。把培养懂教育、会管理、有情怀的校长队伍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突破口,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对全州学校班子及时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组织全州部分高中、初中学校校长先后赴天水、白银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2019—2020年累计培训校长(园长)2971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始终聚焦学科教师紧缺的矛盾和问题,持续优化教师资源布局,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人才引进等措施,2019—2020年先后共招聘教师3914名。同时通过三区支教、轮岗交流、调整配备等办法,累计向乡村学校选派教师3500多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从教20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和从教30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政策,2019—2020年有45名正高级教师、2533名副高级教师、2399名中级教师、9名正高级讲师、15名高级讲师通过职称评审。按标准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补助,修建教师周转宿舍228套。持续加强师德师风。通过专题讲座、培训、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任、奖惩、培训、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完善规范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全州教师队伍得到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软实力”显著提升。
  
  六是强化学校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依法办教、依法治校,积极构建家校融合教育体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把确保校园安全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底线要求,着力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和文化、餐饮等场所的排查整治,强化校园防欺凌措施,加强师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切实保障了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加强校园法治建设。不断强化依法办教意识,落实法制副校长制度,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案例讲解、法律解析、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上好“开学第一课”,面对面向师生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法治思维植根青少年成长过程,切实提高师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守法维权意识。深入推进家校融合。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有机结合,积极通过“家长会”“家访约谈”“家校交流微信群”“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成长、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解决苗头性问题,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安全防护、成长发展中的教养监护作用。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了《临夏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临夏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2020年6月全面完成了“临夏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州级平台建设,并于2020年12月成功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县市正在同步建设县级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教育信息化全力保障服务校园管理、优质资源共享和实时监测分析等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职业教育是临夏州的短板弱项,请介绍一下临夏州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思路措施?
  
  临夏州教育局副局长汪梅芳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作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和《部省合作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在我州的落实落地,把职业教育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高标准建设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建设投资7.5亿元、办学规模5000人的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力争今年秋季学期建成,有效解决州内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吸纳“两后生”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投资5.8亿元、占地126亩的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分校区(文旅学院)建设步伐,扩大我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二是加快补齐县域职业教育短板。建立“一县一校一中心”的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框架,各县市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为基础,集中力量建设一所以学历教育为主,21个办学指标全部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彻底改善县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撤并、划转、重组等方式,建成一所由政府县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县市长担任第一副主任的职教中心,并与县域中职合署设置,实现县域培训资源的整合和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
  
  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紧缺学科教师招聘等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职教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转岗、培训、挂职、跟岗等方式,将职校现有年青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解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四是科学设置职业学校专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实际,实现四个结合,即与临夏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高职院校专业对接相结合。专业建设上走精细化路子,着力强化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利用3-5年时间,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
  
  五是深化合作实现借船出海。继续加强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和省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加大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优势的宣传力度,动员更多学生到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充分依托济南市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借助济南市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模式,助力我州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永靖实训中心建设进度,积极借鉴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康乐校区的办学经验,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六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今年,我们正在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攻坚战”,围绕各县(市)特色优势产业,紧盯市场导向和就业需求,对未被职校录取的“两后生”和缺乏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全员进行技能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科学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让受训人员在培训中学到一门以上技术。整合培训资源,结合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就业式”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七是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每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严格按照职普比确定招生计划、划定普通高中分数线,严禁普通高中计划外招生,用严格的政策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促使职普比逐步趋于合理。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在刚才的介绍中提到,为振兴临夏教育,临夏州委、州政府专门出台了《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请问《意见》涉及哪些具体内容?
  
  临夏州政府副秘书长周世泽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出台了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为全面夯实临夏教育发展根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州委州政府于2020年9月研究出台了《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
  
  《意见》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机制三部分,共36条。其主要内容重点是推进临夏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十大行动”。
  
  一是实施教育扶贫巩固提升行动。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学长制和保学制,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对寄宿的经济困难家庭中小学学生由户籍所在县市给予适当的交通补助,对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由户籍所在县市给予资助,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二是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优质行动。扩大学位供给,提高办园水平,加大示范性幼儿园奖补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强化规范管理,提升保教质量。到2023年,全州规划新建幼儿园54所、改扩建32所,增加学位1万个,解决供学矛盾和资源不均衡问题。
  
  三是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申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到2023年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四是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增效行动。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设立临夏州考试院,规范和理顺教育考试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合理分流初中毕业生,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积极创建示范性高中,控制招生班额人数,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实施职业教育重点突破行动。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建成州级和各县市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办优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绝不让一个“两后生”直接流入社会。加大联合办学力度,与省内外大型企业、职业院校对接合作,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实现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群众致富本领。
  
  六是实施师资力量持续增强行动。加强校长(园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更具激励性、约束性的校长(园长)选、育、管、用制度,选优配强校长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每年从“双一流”院校等高校毕业生中引进100名高层次紧缺学科教师。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教研队伍,强化教学质量分析,以教研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充实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强化督政督学和教育评估监测。同时,进一步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七是实施优质资源融合共享行动。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区域整体开发,配套完善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建成州、县、学校智慧教育云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八是实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行动。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制约教育质量的深层次问题。抢抓东西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等政策机遇,加大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交流合作力度,提升全州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九是实施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行动。重视思政教育,把爱国教育、国防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育全过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十是实施学校管理科学规范行动。全力保障学校安全,加强普法宣传和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预防管控机制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学校安全整体水平。全面加强学校管理,严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同时,《意见》从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优先发展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障临夏教育事业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据了解,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自2015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作为临夏州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近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心辉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是201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临夏州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目前与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学院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55人,“双师型”教师114人,外籍教师2人,在校学生8200多人。高职教育现有6个系,主要开设商务阿拉伯语、口腔医学技术、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等23个专业。中职教育主要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康复技术、中餐烹饪等17个专业。目前,概算投资5.8亿元、占地126亩的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分校区(文旅学院)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后主要开设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烹饪等专业,规划在校生3000人。
  
  “十三五”以来,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持续深化,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85%,完成了教育部、教育厅规定的就业目标任务。同时,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教学质量评估验收,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创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我们主动对接我州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职业技能为核心,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积极争取培训项目,组织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从州内相关行业聘请20多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发挥传帮带作用,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素质。
  
  二是实施“交流协作发展计划”。学院与厦门市等发达地区5所高校签订帮扶协议,协调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技师学院选派专家开展示范教学,指导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积极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和西安信息职业大学主动对接,重点从专业设置、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是实施“省级示范校创建计划”。学院积极申报高职“双高”和中职优质校项目,高职重点建设教育类、医学类2个专业群,中职重点打造学前教育、商务阿语、汽修、财会4个省级优质专业,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校,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在全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计划”。通过顶岗实习、交流学习和订单培养3种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学院建立省内外实习就业基地74家,与企业共建课程、共享资源。特别是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试行“1+X”证书试点考试工作,拓展了学生专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五是实施“服务一带一路计划”。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学院与马来西亚伊斯兰科技大学、伊朗库姆市穆斯塔法国际大学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落实互派教师、互派留学生、相互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合作方案,为我院学生出国深造和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临夏州教育部门有哪些具体措施?
  
  汪梅芳:在全州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脱贫攻坚的举措,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已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教育扶贫由“结果型”向“质量型”转变,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联控联保责任,利用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系统,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辍学不反弹。进一步优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精准对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人口纳入教育资助范围。
  
  二是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巩固拓展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成果,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实现资源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年,继续实施好67所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新建改扩建93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快补齐乡村办学条件短板。巩固拓展教育信息化成果,加快学校网络提速扩容,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异地同步课堂、专递网络课堂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
  
  三是着力提升农村教学水平。巩固拓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按需补充乡村教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师资水平,健全乡村教师发展体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语言文字示范校建设,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推动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与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支持开展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普通话示范培训。
  
  四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打造“技能甘肃”为契机,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大规模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两后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两后生”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让一名无一技之长的“两后生”直接流入社会。
  
  中国妇女报记者现场提问
  
  “十三五”期间临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请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临夏州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何瑞莲:过去的五年,是临夏教育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五年,是坚决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贫困代际延续根本问题的五年,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教育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普及目标,主要发展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74.4%提高到95.42%,增长21.0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74.8%提高到97.92%,增长23.1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60%提高到81.24%,增长21.24个百分点;全州学校数从2015年的1578所增加到2538所,增加960所;全州教职工总数从2015年2.47万人增加到3.23万人,增加7500多人;全州学生数从2015年的35.38万人增加到49.21万人,增加13.83万人。
  
  二是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4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项目662所,实现了全州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10所,特别是建设了寄宿制中小学83所、初中标准化学校63所、普通高中10所,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同时,建设教师周转房1766套,切实改善了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教育发展根基得到全面夯实。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民生实事项目、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渠道,累计招聘9435名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特别是2019年一次性招录学科教师2899名,2020年招聘特岗教师848名,引进紧缺学科人才140名,招录力度、规模和人数空前,有效解决了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师能力提升,近五年来,依托“国培”“省培”和州县市培训项目,高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0.04万人次,使地处边远山区的一线教师零距离、面对面的接受到了全国名师名校的培养和指导,教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是教育协作帮扶硕果累累。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的政策机遇,先后协调厦门市选派480名教育专家到我州开展互访交流、支教送教及专题培训,培训全州学科教师6.2万人次;临夏州170所学校与厦门125所优质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先后组织2490名教师前往厦门市跟岗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发展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中石化、中铁二十一局、碧桂园集团等大型企业支持东乡县在沿洮河经济带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新建独立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所。依托甘肃教师教育联盟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千名大学生“援教顶岗”活动,已有2520名支教大学生到我州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支教活动,为全州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省临夏州举行现代农业机械展示展销活动
  • 临夏州:以超常力度和过硬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
  • 临夏州大力发展全季全域旅游不断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山海同行 决战贫困——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 临夏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位居甘肃第一
  • 临夏州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