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王宗槐忆长征:一边吃点心 一边没收财产(2)

时间:2012-05-31 09:50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李伶 点击: 载入中...


一则“以字换盐”的故事,将大批文化青年引进了八路军军营


1937年8月,王宗槐调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上任不久,组织部部长黄克诚即派他参加由司令部秘书长舒同带领的工作团,到山西定襄去发动群众,扩大武装。


以往红军招兵,都是本着“政治动员,自愿报名”的原则进行的。这次定襄招兵,依然遵照这一原则行事,难度可就大了。为了抗日救国,红军接受改编,摘下了红五星,换上了国民党军的青天白日帽徽,有的甚至不得不穿上国民党军的军服。这种外观上的相似之处给八路军的招兵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国民党军队一向是靠抓壮丁来补充兵员的,他们军纪涣散,欺压百姓,导致民怨沸腾,谁还会自愿参军呢?


王宗槐初到定襄,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阎军野兽般地追逐年轻妇女,有些妇女吓得提着裤子逃跑,有的被奸后含恨自杀。许多百姓的耕牛被抢走,就连鸡窝里的鸡和蛋也尽被掏去。王宗槐目睹惨状,不禁感慨万千:“遭殃军呀,我咋跟你们同戴一种帽徽呢?”


为了与阎军区别开来,舒同、王宗槐等人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不论天晴天阴,总把写有“八路军”三字的大草帽背在身后;二、宣传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严格军纪,秋毫无犯;四、教老百姓认识“八路军”三个字,以便从臂章上识别八路军。


好在定襄、五台等县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活动,加上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等,都给人民留下了好的印象,所以当地群众对八路军热情欢迎。


这次招兵除了动员那些苦大仇深的穷人报名参军外,还要把文化青年吸取进来,以便提高八路军的文化素质。这些文化青年,虽说具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又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有的甚至产生了“八路军都是土包子,文化青年参军是大材小用”等想法。


针对这些情况,工作团召开了群众大会,由舒同登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遗憾的是,舒同的江西口音太重,群众听不清。王宗槐便在一旁当翻译。他口齿清楚,宣传效果很好,百姓都称他“王翻译”。


当宣传发动工作进入到报名参军阶段时,王宗槐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舒同展示书法。


展示地点就设在定襄一中的对面。青年们爱听红军的故事,主持会议的王宗槐便在大伙的掌声中讲了一则红军“以字换盐”的故事。


“三年前,我们在苏区反‘围剿’,盐比金子还贵。红军没盐吃,哪有力气行军作战呢?红军队伍里有个年轻人拍着胸脯说:‘这有何难?派两人,跟我进县城,背盐去!’部队领导将信将疑:‘背盐?吹牛吧?好,给你派两个!’傍晚时分,三个人回来了,果然背回了两小袋子食盐。怎么来的?卖字,用字换来的。大家觉得奇怪:‘你连毛笔都没有,用什么写的?’那同志便从自己的破棉袄里撕出一块棉絮,说:‘这玩意儿,绑在棍子上,这叫红军笔,好用得很呀!’”故事说到这里,王宗槐卖了个关子,说,“想不想见见那位以字换盐的书法家?”


“想!”会场掌声雷动。


这时,舒同举着“抗日救国,报名参军”的横幅走上了讲台。


王宗槐说:“这位舒同秘书长就是那位以字换盐的军旅书法家。”接着,他接过舒同手中的横幅说:“这字就是他用‘红军笔’写的。现在,请舒秘书长当场展示,以谢晋民!”


舒同在一片掌声中绑好了“红军笔”,便在两张八仙桌拼成的写字台上当场泼墨挥毫。王宗槐则在一旁说:“都说八路军是土包子,不对,里头能人多着呢!就说舒同秘书长吧,不光才学渊博,字也写得好。在南方时,老财们出钱还买不到哩!”


许多青年学生从后排挤过来求字,舒同便不停地书写,不断地奉送。那别具一格的字体,博得了大伙的称赞。


定襄南王中学学生张际功一见墨宝,便头一个要求报名参军,其他青年也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定襄青年10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他们组成的新兵团,又称定襄团,后来成为晋察冀军区的二分区六团,归赵尔陆领导。两个月后,舒同成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那位头一个报名参军的张际功,则成了舒同的秘书。


舒同、王宗槐的定襄扩军,为以后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吸烟,他违反了青年工作戒律,官兵们却称赞他是“好样的”


定襄扩军任务完成后,王宗槐随舒同星夜赶到五台县河东村向聂荣臻报到。这时,原一军团已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已由晋东北南移,转往吕梁山,开辟晋西地区。留下的同志在聂荣臻率领下,正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王宗槐便是落实此项工作的组织部门负责人之一。经过一番筹措,晋察冀军区于1937年11月7日正式成立。聂荣臻出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王宗槐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938年1月11日,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县隆重召开了军政民代表大会。到会的149位代表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党员,还有文艺、宗教及工农大众的代表等。王宗槐作为八路军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选举代表过程中,王宗槐抽烟的故事在部队和当地群众中传为美谈。


1937年12月中旬的一天,聂荣臻和舒同向王宗槐布置任务说:“吕正操带了人民自卫军的主力两个营和一个特种营,来到路西(平汉铁路以西)的王快镇,进行整训,你代表军区去慰问,并帮助他们整训和建党建政(指建立政治机关)。”这支人民自卫军原属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大都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忍辱挥泪告别故乡,退居华北。1937年10月10日,该团在晋县小樵镇举行誓师大会,在“保卫华北,保卫家乡”的口号中打出了“人民自卫军”的旗号,由吕正操任司令员。这支队伍刚刚脱离旧军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进行整顿。另外,部队中虽有几名共产党员,但没有党的组织,无法开展工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刘伯承曾致力于办军事院校
  • 周恩来曾支持徐向前探亲
  • 唐太宗给新“员工” 做心理辅导工作
  • 开国将帅们与银元的往事
  • 哪位开国将军曾打得日本军官敬礼致谢?
  • 震惊毛泽东的开国上将儿子叛逃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