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国军将领李弥 两度弃部下躲麻袋逃跑

时间:2013-08-29 08:55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此次战役是解放军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百韬、邱清泉均在战役中被击毙,杜聿明、黄维战场被俘,而李延年、刘汝明、孙元良等则率残部南逃,唯独13兵团司令员李弥下落不明。


  直到蒋介石在奉化任命李弥重组第13兵团时,才揭开李弥生死之谜。


  但是一个统军数万的将军李弥,究竟怎样突破重重封锁得以逃脱的?近日记者通过查询相关档案资料,解开了鲜为人知的李弥漏网之谜。

 

 

  "逃跑将军"李弥  国民党二级上将

 


  李弥简介(1902-1973)


  1926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国民党二级上将。


  1948年任徐州剿共总司令部第13兵团司令员。


  淮海战役中,13兵团几乎全军覆灭,司令官李弥侥幸逃脱。


  此后被蒋介石派去闽西、云南征兵。


  1950年李弥被派驻缅甸、老挝、泰国交界金三角地区,继续从事反共活动。


  1954年撤往台湾。


  1973年病逝于台北。


  淮海战役进入1948年11月下旬,战事已经渐渐明朗起来,在徐州"剿总"的几位高级将领中,没有过硬背景的李弥,其所率13兵团的主要任务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甘心自损实力的李弥为了保存13兵团实力,接到"不公平"的撤退命令后,决定率领13兵团甩开主力部队脱离包围圈。

 

 

  不甘掩护杜聿明撤退成为炮灰



  李弥切断通讯,夜行百里甩开主力

 


  记者在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查找到记载关于李弥逃跑的一些档案资料。"11月28日晚,杜聿明命令李弥的13兵团负责掩护撤退,接到任务的李弥告诉麾下第十三师师长周籓:'这么大一个总部,好几十万人怎么撤啊,叫我们在后面掩护,明明是让我当替死鬼牺牲!'"


  按照杜聿明制定的部队撤退计划,徐州"剿总"的几个兵团应从河南永城经安徽萧县一路穿越解放区,然而为了不被几十万人的大部队缠着腿走不动,"李弥没有从萧县经过,计划带着部队超过主力向山东薛家湖进发。"解放军总装备部张福兴少将曾经对李弥的行军路径作此介绍。


  收藏于徐州市档案馆一份淮海战役资料中,也提到了李弥在计划和部署逃跑的路线时告诉手下:"我们要绕过其他兵团右翼,走到他们前面去。绕过永城,走涡阳到蚌埠。这次撤退就看谁跑得快,如果不这样,我们被他们放在屁股后面,是跑不脱的。"


  确定了逃跑计划和路线,李弥在徐州召集了一次13兵团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李弥下达指令:"这次行动非比寻常,共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去,因此,我们要迅速脱离和共军的接触,不应受制于徐州主力的牵制和影响。我要求各部在3天内越过共军先头部队,赶到薛家湖,为了行动快捷,应轻装上阵。"


  这一命令的发布是李弥兵团决定甩开主力独自逃窜的重要标志。13兵团离开徐州一路向西,李弥一方面催促部队加快进程,另一方面一再叮嘱手下的几个军长注意避开其他兵团,以免被拖累。就这样,13兵团用夜行百里的速度向西撤退。


  然而,暗地违抗杜聿明命令的李弥并非全无忌惮。不想当炮灰又不愿意公开和杜聿明闹翻,李弥决定切断和徐州"剿总"的一切联系,来个装聋作哑。


  根据13兵团64军156师师长吴家钰的回忆,早在徐州下达撤退命令之后,李弥曾私下交代吴家钰不要携带无线电。而正式撤退的前两天,李弥更是下令不准打开无线电。


  他对吴家钰说:"如果杜聿明没有冲出去,而我们冲出去了,我们就成功了。若开机与杜联系,没准他会下令让我们给邱清泉(第2兵团司令员)兵团打掩护。所以,我们到目的地之前,不主动和他们联系。"


  李弥如意算盘打得好,却被通讯营长的"热心"搅坏了。这位营长并不知道李弥在躲杜聿明,他在行军中开通了一根电话线,通过电话向杜聿明报告了李弥的位置。杜聿明雷霆震怒,要求李弥停止行动,赶到总部接受新任务。

 

 

  司令部被端,忙"金蝉脱壳"

 


  再度被困假意投诚,撇下部队窜逃

 


  接到杜聿明通知的李弥派下属第8军军长周开成去总部接受任务。原来,南京方面下达了蒋介石新的命令,让杜聿明停止撤退,解救被困在安徽濉溪口一带的黄维兵团,并阻击共军。如此一来,李弥执行了两天的逃跑计划只好暂时停下。


  祸不单行。就在李弥犹豫是走是留的时候,其下属42师传来告急电,称在萧县被解放军包围了,希望大部队能派飞机帮忙突围。不忍心看到自己全美式武器装备的精锐之师被消灭,李弥于12月4日下午,派出空军、炮兵和装甲部队接应24师。但这支"精锐部队"早已军心涣散,无力坚持,很快被解放军就地消灭。


  42师解救不成,李弥的第13兵团九军与徐州"剿总"第2兵团及直属部队约30万人一起,被解放军困在了方圆不足十公里陈官庄一带。李弥的第13兵团因为抢不到国民党用飞机空投的粮食,许多士兵耐不住饥寒向解放军缴械投降。


  关于这段历史,杜聿明在回忆录《淮海战役始末》中写道:"空投场收集起来的粮食为数甚少,各部官兵如同饿狼一样到处奔跑,冲击抢粮。特别是(李弥)13兵团方面,无粮可抢,怨声鼎沸,骂我对邱清泉的第2兵团有私心。"


  想起撤退以来被当做炮灰,接连损失了精锐部队,如今连粮食供应不上,士兵纷纷逃走,李弥不相信杜聿明在关键时刻会出手相救,开始考虑自己的逃跑路线。


  1949年1月7日,解放军攻占李兵团司令部驻地。眼见着大势已去,李弥想起"金蝉脱壳"计策。李弥不顾正在打仗的部队,告诉属下自己要去与杜聿明商讨应对之计后,匆匆带着几个亲信,想趁乱逃出解放军包围圈。


  然而,迷失了方向的李弥跑到了九军三师师长周籓的营地上。眼见着战事越来越紧张,解放军马上就要打过来,李弥又心生一计--假装投诚争取时间逃跑。


  根据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指战员关于淮海战役的一些回忆,为了保命,周籓等人提出想要投降,而此时李弥建议先递条子,写上三个条件,解放军答应就投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周恩来骨折赴苏治疗 蒋介石派专机送行
  • 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如何制胜?
  • 国民党人如何看长征
  • 蒋介石曾险遭英美暗杀
  • 蒋介石为何同意外蒙古公投独立
  • 陈纳德:抗战前夕蒋介石不知空军家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