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3)

时间:2013-10-17 08:58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魏天安 点击: 载入中...


  抵保赊请的原则是保证本息的回收,但在执行中问题颇多。由于市易务以收息多寡为官吏赏罚标准,市易务为提高政绩,以多收息钱为能事,故不断有强迫、引诱民户赊贷的事件发生。


  参知政事冯京说:开封府祥符县在民户"缓急丧葬之日"贷给市易本钱,允许民户以"银绢、米麦"抵押,如此非法借贷有"七八种".《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载吕大防的奏文云:有的市易官吏"乘民之急,而掊刻无已,徒欲收赢取赏,而不顾事体之宜与法令之本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市易钱本应贷给经商之人,像此类为多收息而不分对象发放的非商业贷款,必然演变为纯粹的高利贷。有的民户"抵产只及一千贯,则与吏胥、邻保计会,估为二千贯",增大了放贷风险。


  市易务违法借贷的事例很多。熙州市易务提举官汲逢,把市易本钱贷借给母亲及其族人,且在帐籍上不登录借贷人姓名,致使熙州市易务本钱12万余缗无处追讨。宗室及官吏借贷市易钱,经常拖欠不还,造成钱本流失。熙宁九年,诏令都提举市易司"自今不得赊请钱货与皇亲及官员公人".


  市易法实施前期,赊贷本钱逐年增加,至元丰元年达到高峰,为700万贯。因商户亏欠过多,大量本息无法收回,"积息罚愈滋,囚系督责,徒存虚数,实不可得。"元丰二年,都提举市易司王居卿建议:"以田宅金帛抵当者,减其息;无抵当徒相保者,不复给。"于是,"诏市易司罢立保赊钱法",有物力产业抵当且有营运者,所贷钱贯"毋过旧数三之一","并拘留契书,岁收息一分半".赊请物货也要"检估本家物力,所请不得过所有之半".在结保赊请现钱法废罢一年后,结保赊请物货也基本废止,规定放贷额为"通欠数不得过三百万贯".此时民户亏欠市易息罚上百万贯,赊钱法已经中止,则此年发放的市易本钱不足二百万贯,且"惟听旧户请赊,以接济在京行铺之家",维持旧欠行铺的还贷能力,"其非旧请人户,惟用抵挡、贸迁二法".市易法虽仍在推行,但优惠下等行户的条款已完全废弃,市易本钱也迅速萎缩,其赢利能力大打折扣。


  市易务赊贷的物货或因质价不符,"物货损恶",或因脱离市场需求,"滞而不售",或因市易务官吏抬高价格,"贱买贵卖",都会给赊买者造成损失,最终造成商户破产,赊贷本钱无法收回。苏辙论述市易法之弊云:


  小民好利,类无逮见,争取官债,以救目前,欺谩父兄,妄引抵当,期限既迫,逃窜无所。妇子离散,行路咨嗟,奈何为此陷井,诱而纳之也?至于奸民巨贾,窥伺间隙,取利则多。或输滞积不售之货,以易见钱,或指残破无用之屋,以赊实货。巧智百出,难以具言。有司蒙蔽,指以为利。泉币一散,汗漫难收。官之所藏,徒文具而已。


  左司谏王觌说:市易官吏为获取酬奖,"恣为欺罔",支钱在外,亏折不予登记,购进物货,不计能否变买,"并先计息而取赏",结果"物货损恶,本钱亏损,则皆上下相蒙而不复根究。故朝廷有得息之虚名,而奸吏有冒赏之实弊也。"


  在元丰二年以前,市易官吏因收息达标年年得到酬奖,赊贷亏折、不能回笼的本钱,仍挂在帐上。到元丰二年都提举市易司王居卿改革市易法时,钱本流失、民户破产已到积重难返的境地,所以元丰三年王居卿建议五年内保持放贷二百万不变,按20%的年息计算,五年后如收回本钱,再实施"赊借之法".此后,抵保赊请一直处于勉强维持的低水平,直到五年后市易法废除也未改观。

 

 

  三、理论与实践的冲突--贸迁物货法

 


  贸迁物货的含意是买卖物货,使物货通流,物价稳定。熙宁七年,当宋神宗听说市易务"收买货物,有违朝廷元立法本意",而从王安石口中又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时,夜下手札,令市易务的上级长官--权三司使曾布调查,这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中掀起巨大波澜的"根究市易务违法案".在调查中,魏继宗说:"主者(指在京市易务提举官吕喜问)多收息以干赏,凡商旅所有,必卖於市易,或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以买,贵以卖,广收赢余。"曾布对宋神宗说:"诚如此言,则是挟官府而为兼并之事也。"市易务买卖应以自愿为原则,"抑兼并"是为了平抑物价,故市易法也称"平准法".市易务垄断市场违背了市易法。曾布在根究市易务违法案时,曾论及市易法的主旨:'


  天下之财匮乏,良由货不流通;货不流通,由商贾不行;商贾不行,由兼并之徒巧为挫抑。故朝廷设市易司於京师,以售四方之货,常低昂其价,使高于兼并之家,而低于倍蓰之直,而官不失二分之息,则商贾自然无滞矣。虽然,宫中非觊利也,特欲抑兼并耳,必也官无可买,官无可卖,即是兼并不敢侵谋,而市易之法行也。今吕嘉问提举市易,乃差官於四方买物货,集客旅,须候官中买足,方得交易。以息钱多寡为官吏殿最,故官吏牙人惟恐裒之不尽,而取息不夥,则是官中自为兼并,殊非置市易之本意也。


  市易法的主旨,是遇价贱增价买进,价贵则低价卖出。此价高低是与当时市价相比较而言,按市易法是"出入不失其平",既不亏蚀本钱,也不谋求赢利。虽然市易务"售四方之货",但并不觊觎交易利润,而是为了抑制兼并之家垄断物价、侵谋细民。所谓"必也官无可买,官无可卖",即是经过市易法调控,商货通流、物价平稳,达到市易务不用再买卖物货的理想境界。吕嘉问把市易务办成"贱以买,贵以卖"的官营买卖机构,强迫客商把物货卖给市易务,这样,商户只能从市易务赊买物货,从而扩大赊贷额,提高市易本钱的发放率,市易务可获取更多的利息,此即"惟恐裒之不尽,而取息不夥"的含义。


  市易务违法强买强卖是很普遍的。监楚州市易务王景彰"榷买商人物货",然后"立诡名籴之,白纳息钱,谓之干息",即假借他人之名从市易务赊买,让没有赊买的人白出息钱。"又勒商贩不得往他郡,多为留难,以沮抑之".王景彰及"干系官吏"因此受到处罚,"其违法所纳息钱"退还原主。宋神宗还诏令杭州、广州等市易务"勘会违法事,许令自首改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四元丰元年十一月乙酉条载:


  诏:"闻熙河路商贾所至州军,并市易司权买,令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李稷体量。"后稷言:"熙、河、岷州、通远军等处商贩匹帛等,经制司实令市易务拘买。"


  成都市易务提举官韩玠"以灵泉小县收息增羡,遂督诸县以灵泉为比,务令多得息钱。"要想多得息钱,就必须多筹措发放本钱,而不用关心该本钱是否投入商业营运。此类"以户口比较息钱"固的方法,必然使市易法成为苛政。


  市易务从事商品的贱买贵卖,其批零收入不归国家财政,而由市易务官吏支配。市易务实现"贱买贵卖"的前提,是市易务官吏捷足先登,动用市易务本钱,从客商"贱买"物货,再批发"贵卖"给本地商人零售。在此过程中,本应由"贱买"物贷的市易务官吏承担的赊贷本息,全部转嫁到零售商户身上。零售商户只能从市易务批发物货,可提高本钱发放率。只有把本钱都贷出去,才能回收足额的利息。市易务官吏为了获取批零差价,扩大赊贷额,转嫁赊贷本息,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使市易务成为"挟官府而为兼并"的市场垄断机构。


  市易务垄断客商物贷,必然产生压低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弊端,而价格太低,客商不至,又会引起物价上涨,损害债务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例如:东京酒户岁用糯米三十万石,在京市易司"榷籴糯米,以贷酒户收息,犯者听人告,赏钱至三百千,米没官。"客商以官籴价贱,不再贩运。"又至(值?)岁俭,京师糯米价益高,本息钱厚",酒户难以承受,熙宁八年,"诏:酒户贷市易司糯米,自去年中限至末限息钱并减半。"减少息钱虽可减轻债务人负担,但客商不至,米价高企,高价赊贷就不能消除。次年二月,提举市易司"欲选官往出产处,预给钱,至秋成折纳",意欲低价购买糯米,未获成功,十一月即罢。酒户高价赊贷糯米,增加了酿酒成本,酒价高,销售不畅,造成酒户无力还贷,最终会阻滞市易法的推行,这是市易务降低酒户息钱和欲购买低价糯米的原因。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 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
  • 王安石冷漠没人情味:儿子生病逼其与妻子分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