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出土"军备库" 发现非实战装备石马甲

时间:2013-12-21 08:33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秦始皇帝陵”被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就如同他的王朝和野心,不但纵贯地上地下,而且冲出了两重墙垣,扩展到方圆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以百计的陪葬坑散布其间。最近,一个面积1.3万多平米的K9801陪葬坑正在试发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

 

 

  陪葬坑出土上千石铠甲

 


  日前,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K9801陪葬坑,一个面积1.3万多平米的陪葬坑正在试发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


  K9801陪葬坑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秦陵考古队对该坑进行试掘,发掘面积为145平方米。在试掘中出土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联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约43顶。


  石甲胄的制作应该结合了当时的玉器加工工艺,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甲衣,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344~444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甲衣,需要一年的时间。而陪葬坑内的铠甲和甲胄用到的甲片总数超过500万片,其所费劳动量是巨大的,秦始皇帝陵的规模也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个庞大的坑内,估计有上千件石质铠甲、头盔,还有二号坑曾经出土过的马缰索、青铜车马器构件、青铜锛、箭头及其它军用装备文物,所以,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陪葬坑,应确切地称它为秦兵马俑地下宫城的军备库。

 

 

  石铠甲显示秦军等级严明

 


  陪葬坑出土的铠甲,主要由前后两片构成,前甲护胸,后甲护背,有的还配有护肩膀的披膊甲。据考古工作者介绍,甲衣和头盔的设计,充分说明秦时我国的军队战服设计已十分先进,不仅注重了外观的美,更注重了实战的需要。


  考古专家根据出土盔甲整齐叠压的状况推测,当时盔甲均是披挂在成行成队、整齐排列的俑士或木架上,后因长期消蚀等天灾影响,支撑物被毁殆尽,使甲衣摊散坠落在黄土之中。根据这一考证:秦时我国军队的管理十分严谨,不仅队伍排列整齐分明,而且物资摆放也高度集中统一,井然有序。


  从出土的文物看,兵马俑的质地与铠甲的质地完全不同,显然铠甲的石料加工工艺,比兵马俑的泥土烧制工艺要考究得多,精细得多。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断,当时秦军军队有着严明的等级和待遇区分。

 

 

  首次发现石马甲非实战装备

 


  据介绍,此次出土的甲胄的甲片全部用青石切削打磨而成,这些甲胄形态精美,制作工艺高超,但并不是实战装备,而是根据“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为秦始皇陪葬用的明器,象征地下“军备库”.


  这个陪葬坑除了出土数量巨大的石铠甲、头盔,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石质的马甲。石马甲的形体及甲片特别大,全甲约由颈甲、当胸、身甲、搭后等部分组成,残长约1.8米,是马的披甲。颈甲甲片均向外微鼓成一定弧度,其前端到颈与头的交接处,后端与身甲相连,把整个脖颈全部罩在甲下。“应该是战车车马的马甲,以往见到的马甲实物仅有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例,并且残缺不全。”考古专家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秦始皇帝陵二号坑开掘 时隔21年后再次发掘
  •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获201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 秦始皇陵疑似军备库曝光 被评比兵马俑工艺考究
  • 秦始皇陵暗藏“军备库” 战服设计兼具美观实用
  • 秦始皇陵考古首次发现“土豪金”陶俑
  • 秦始皇帝陵考古新发现两类陶俑 身上有"宫藏"文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