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家粮仓回洛仓:仓城50个足球场大 有仓窖700座

时间:2014-06-24 08:30来源:大河报 作者:段伟朵 点击: 载入中...

  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与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双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洛阳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参与“双申遗”的城市,共有关5处申遗点。消息传来,洛阳各界欢欣鼓舞,本报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洛阳双申遗工作,为洛阳双申遗的成功加油助力。

 

庆祝洛阳八年“双申遗”今日举杯贺成功

 


  “我们申遗成功啦”昨日,在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研究会”的微信群里,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用横幅表达着自己激动的心情。据了解,昨晚6时30分许,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的近20余名会员,来到洛阳一啤酒广场,共同庆祝申遗成功。


  “洛阳八年申遗,今日梦圆!洛阳含嘉仓和回洛仓两个遗产点今天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曾两次组织重走丝绸之路活动的负责人宁健说。


  “大运河、丝绸之路--我们申遗成功啦!”在庆祝现场,一条写着上述字样的横幅悬挂在一条长方桌上,周边坐着近20名申遗关注者和支持者,他们边吃边表达着自己的激动之情。在庆祝现场,有位申遗支持者说,他十多年没喝酒了,今天特意为申遗成功喝了两杯。据参与者孙国平说,庆祝现场的近20名都是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的会员,徐金星是这两个研究会的会长,同时也是洛阳申遗点申请材料的起草人,为洛阳双申遗做了不少的贡献。


  “申遗终于成功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徐金星说,下一步,他们将努力挖掘丝路文化研究。站在一旁的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副会长宁健接过话茬说,他们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庆祝活动,为洛阳双申遗成功喝彩。


  昨日下午,记者在一个名为“丝绸之路研究会”的微信群里看到,郭爱和在其店面前悬挂了一横幅,表达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在这个微信群里,郭爱和对申遗进程进行“直播”.


  每次微信直播,都牵动着群友的心,群友“@集之思祈之愿”跟帖中说:我大洛阳帅呆了,古城应该有的地位,逐渐显现……洛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记者胡公岗李彬

 

 

洛阳5个申遗点,见证历史变迁

 


  与已入选的“老牌”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以及最新晋级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比,洛阳市此次入选的几个遗址点显得很“内秀”,因为龙门石窟、少林寺均是地面建筑,有很强的可观性,而回洛仓、汉魏洛阳故城等遗址,历经千年,早已埋在了地底。洛阳申遗点埋藏着怎样的历史?跟随记者的脚步,来了解下各遗址点的“前世今生”.


 

 

1.汉魏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是继西汉长安之后汉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入选丝绸之路申遗点当之无愧。它始建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废弃于唐初(公元7世纪),建城史1600余年。其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作为国都,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1922年冬天,洛阳白马寺附近一位村民在刨挖药材时,偶然发现了曹魏三体石经的碑石残块,随后,引起了全国的注意,并吸引考古专家到访,发现了埋在地底、被废弃千年的城池。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队驻扎,在此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研究工作。


  通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囿、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遗址逐渐“浮出”地面,考古专家发现,汉魏洛阳故城包括宫城、内城、外郭城3重城。其中,宫城现存阊阖门遗址、2号门址、3号门址、太极殿遗址等建筑遗址,阊阖门外是“T”字形排布的铜驼大街。此外,还发现了当时的第一皇家寺院:永宁寺遗址。


  东汉时期,班超由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恢复了中断达半个世纪的丝绸之路。随后,班超、班勇父子三通西域,东起京师洛阳、西到葱岭的万里丝绸之路上,将商队连绵万里的繁荣景象再次呈现。除了经济往来,佛教也沿着丝路从西域传入中国。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白马从西域驮经来到洛阳,建成白马寺;从此以后,佛教逐渐在洛阳盛行,至北魏时期已经蔚然成风,并修建了第一皇家寺院:永宁寺。

 

2.函谷关

 


  新安函谷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是两汉王朝设置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关塞,它是以洛阳为起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第一要塞。


  史料记载,在汉武帝之前,位于洛阳新安的汉函谷关并不存在。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即位不久,接受一个名叫杨仆的“关外侯”的建议,将坐落灵宝以北的秦函谷关,向东迁移了300里,于是才有了汉函谷关。函谷关沿用时间长,一直是中原地区通往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作为军事设施,还是通商驿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2012年6月起,洛阳市文物工作者对汉函谷关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共钻探面积13.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余平方米。通过此次发掘,考古人员在今望气台南侧,分别发现了南北向、东西向城墙各一段,并将其分别命名为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由于国内不少关隘遗址被后期建筑叠压,所以这方面的考古发现并不多,汉函谷关是我国首个大规模发掘的关隘遗址。


 

 

3.定鼎门

 


  隋唐城定鼎门遗址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据史料记载,定鼎门位于隋唐城中轴线上,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门址以北为唐代洛阳城城市轴线干道--天街,天街东、西两侧分布有明教坊、宁人坊等里坊区。


  天街是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轴线干道,经考古发掘与史料记载,天街宽约109米,比如今90米宽的龙门大道还要宽上10余米。整条道路从城南定鼎门向北,直通洛河上的天津桥,加上天枢、应天门、明堂,组成了整个隋唐洛阳城的城市中轴线,往北是邙山,往南正对伊阙,气势恢宏。


  在定鼎门遗址考古过程中,考古专家在定鼎门门址南侧发现唐代路面,存有人的脚印、骆驼蹄印和车辙等遗迹,骆驼印的发现十分重大,这是丝绸之路沿线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2009年,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为配合申遗工作,2012年,洛阳市启动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部的改造和展览提升工作,里外变化一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清代民间送粮沉船“洛阳二号”驶进回洛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