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现神秘溶洞 与南京保卫战“消失兵团”关系小

时间:2015-03-25 08:01来源:大西北网-现代快报 作者:付晓晓,陈志佳 点击: 载入中...

    南京保卫战的炮火声虽然早已远去,但发生在1937年的那场战争留下的苦难,却永远印在每一个南京人的心中。不过,战争除了带来苦难之外,也留下了不少神秘的传说,其中,一支由2000多名将士组成的兵团在青龙山离奇失踪一事,就成为了78年来一直未解的谜团。3月17日,网友“紫霞笛声”发现了新的线索,他在青龙山一座山峰的顶上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溶洞,因此他怀疑消失的兵团有可能与这个溶洞有关。3月21日,在着名救灾救援组织蓝豹救援队专业队员的带领下,现代快报记者亲身下到网友所发现的溶洞中一探究竟,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溶洞最深处不过7米左右,而且并无其他通路。

 

最新发现    网友在青龙山顶密林中发现神秘洞穴


    网友“紫霞笛声”姓冯,年近六旬,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老冯说他现在长期生活在汤山一带,近一段时间,他花了不少工夫去研究青龙山“消失的兵团”一事,“多少年前就听说,南京保卫战有一支军队消失在青龙山里”,老冯说,有人传说是青龙山上一个洞穴直通长江边,将士们是从那里逃走了。


    老冯经常和一些朋友去青龙山上探访,但始终没有收获,不过就在前不久,一个当地人和老冯说了一件事。老冯说:“一个中年人告诉我,一个山峰上有个深不见底的洞,是他小时候在山上玩发现的。”听了这话,老冯立马激动了起来,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这位中年男子答应带着老冯上山看看。


    “满山遍野都是灌木杂刺,每走一步,都要用砍刀开路,天黑之前终于在一片怪石丛中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溶洞。”在老冯的帖子里详细介绍了找到溶洞的过程。虽然有向导,但老冯找到溶洞时已经天色不早,加上没有专业工具,所以老冯并没有贸然下到洞中,只是拍了照并在沿途做了记号。

 

一个传说    2000多名川军将士失踪在茫茫山林中


    在网络上搜索“青龙山”与“失踪”等关键词,可以找到约22万条相关线索,可以看出,传说中“消失的兵团”是多么引人关注。现代快报曾在南京保卫战70周年前夕,做过专门的调查报道,这个传说的来龙去脉也渐渐清晰起来。


    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战况激烈。国民政府调集了20多万军队布防在南京城周围。12月9日,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夜色中的京杭国道阵地上,川军某团2000多名将士担任侧翼对敌警戒任务。


    12月12日,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突然下达了从南京城撤退的命令。为了保住有生力量,团长不得已下令全团2000余人向森林茂密的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撤退。在夜色的掩护下,全团官兵最终艰难进入青龙山区。


    然而,这一进入,他们便再也没有出来,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各种脑洞大开的猜测,溶洞直通长江最普遍


    2000多人真的有可能离奇消失在茫茫山林中吗?之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人对此事做出猜测,有人认为,他们被地球“黑洞”吞噬了;还有人认为,神秘失踪是正负两大物质体系产生引力场后,发生局部弯曲时产生的“湮灭”现象。甚至,还有人提出了“静电浮力”和“遭外星人劫持”等说法。


    而所有传说中最普遍也最“靠谱”的,就属将士们沿着青龙山中一处神秘溶洞一直逃到了长江边这一说法了。为了验证老冯找到的溶洞有无可能就是神奇的“运兵道”,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着名救灾救援组织蓝豹救援队,并相约一起进入老冯找到的溶洞中,一探究竟。

 

实地探洞    登山两小时,在山林中找到溶洞


    3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现代快报记者与蓝豹救援队3名队员和志愿者,来到了青龙山脚下。王猛,网名“瑞安”,是南京蓝豹救援队主力成员,曾经参与过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等多次救灾救援行动,洞穴探险经历超过5年。


    在山脚下,记者遇见了当地居民,令人意外的是,老冯口中神秘不已的溶洞,竟然人人都知道,在问清了大致方位后,顺着盘山路,记者和救援队员们便开始登山了。由于溶洞处于山林之中,因此王猛需要一边走一边辨别山林中的地貌,这使得行进速度并不快,大约两个小时后,在山顶有了收获。“我们3个人分头,在树林里大约走了50米,就发现了这个洞。”王猛说,“和网友拍的照片一致,就是这个地方。”


    在得到了王猛找到溶洞的消息后,记者也深入了山林,跟着救援队员们刚才的行进路线,也顺利到达了溶洞边。

 

溶洞呈三级阶梯状,并无其他通路


    穿戴好各种装备后,王猛首先下到洞中,在初步探索后,王猛确认洞中除了较为湿滑外,并无危险,因此现代快报记者也准备下到洞中。系上了专业绳索,记者双脚悬空吊在了洞口之上。为了不碰到周围的石头,记者收紧腿脚、手握绳索以维持平衡,在紧张的心情中缓缓落下,大约10几秒后,落地了。环顾四周,除了头盔上探照灯的光圈随着头的摆动在洞壁上游移,洞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神秘。


    随着救援队员们都下到了洞中,在大功率手电的照射下,整个溶洞的全貌尽收眼底。溶洞整体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连着另一个洞口,是一个很陡的斜坡,下到第二级来,洞就比较开阔了,第三级也是整个洞中最深的地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有7米左右。此时,王猛发现洞壁上还有两个小洞,一个洞口只有人头大小,根本无法进入,另一个在洞底,勉强够一个人容身。除此之外,整个溶洞并无其他通路。也就是说,这个溶洞,应该和“消失的兵团”关系不大。


    在此要提醒广大市民,在没有专业装备和人员陪伴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尝试深入洞穴探险。

 

专家    “消失的兵团”就地解散的可能性最大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长期致力于抗日战争史料收集和调研。在他看来,“消失的兵团”从溶洞逃生的传说并不可信,“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两千人,从溶洞逃脱的可能性不大,目前青龙山附近没有发现过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溶洞。”这支部队究竟去了哪里,吴先斌也做过相关调研,他认为,“最大的可能是部队走散了或者解散了,虽然他们都很爱国,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这么做可以保全生命。”


    持相同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南京抗战史学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也对记者表示,部队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地解散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京山林发现民国水井 初断系南京保卫战遗物
  • 南京学者建言设立“南京保卫战遗址公园”
  • 青龙山现南京保卫战指挥所遗迹
  • 南京保卫战有一个团在青龙山神秘失踪 现发现溶洞
  • 巩义青龙山崖壁复刻石窟寺佛像 利用三维激光测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