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仓,明清时期因官府粮仓设于此地而得名。让西仓真正进入老百姓心里的,却是后来渐渐形成的花鸟集市。如今,西仓鸟市仍保持着定期开市的传统。开市时来西仓“逛档子”,不仅是西安鸟友的习惯,还吸引着大批外地粉丝。
曾是明清时期官府粮仓
西仓,是一个区片名称,位于庙后街中段路北,包括西仓东巷、西仓西巷、西仓南巷、西仓北巷四条巷道,它们围绕着古代官府粮仓之一的永丰仓形成一个周长千米左右的方形圈,并依据各自所在方位得名。
在原隋唐长安城中,今西仓一带是在皇城的西北隅,仓库的位置处于唐承天门前第一横街上。第一横街很宽阔,宽441米,算是宫廷广场。在今西仓南巷两侧的位置上,驻防着右千牛卫和右监门卫这两个禁军。其中,右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部队;右监门卫负责宫城的门禁管理。唐末长安城缩建后,这些昔日的衙署区才逐渐形成居民区。在宋元时期,这里设有“秦川驿”,主要负责向外传达公文,为来往官员提供食宿等工作。“秦川驿”在《元奉元城图》中有所显示。
而西仓这一名称的由来,则得从明清时期说起。据西北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张永禄介绍,西仓其实就是指明清时期建在那里的官府粮仓永丰仓。永丰仓仓窑为横长方形,东西长280余米,南北宽约200米,四周筑有高大的仓墙。张教授说,根据嘉靖《陕西通志》中《明西安城图》所示,西仓一带设有永丰仓及屯田道。具体位置永丰仓偏西,屯田道偏东。永丰仓和屯田道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处机构的内容相互关联。永丰仓储纳所征赋粮,调节市场物价。而屯田道则是明朝陕西分掌屯田事务的官署,由布政司里的参政、参议分守,负责派管粮食储备、开荒屯田、生产粮食、水利等工作。永丰仓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清光绪十九年的《西安府图》中,不仅有永丰仓的标示,在它周围,还出现了东、西、南、北四条巷道,不过,屯田道在这张图里已经没有了。
由于永丰仓相对于另一座粮仓——咸宁县所辖区域内的敬禄仓位置靠西,所以习惯上被人们叫作西仓,敬禄仓则被叫做东仓,在今东仓门附近。
根据《明清西安词典》中介绍,在西仓的四条巷道中,西仓南巷因为地处永丰仓门前,所以曾叫做西仓门。1981年更名为西仓南巷。
西仓作为官府粮仓具体止于哪年哪月没有确切说法,但是可以推断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它的使用情况应该有所变更。张教授认为,也正是因为西仓不再承担官府粮仓之职,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的重兵把守,才为它周围形成集市创造了条件。
名气很响的西仓集市,一般认为始于清末。集市沿西仓四周的四条巷道展开,卖鸟卖虫子的来了,卖艺杂耍的来了,剃头卖小吃的来了,吆喝廉价商品的人来了……各色讨生活的生意人让西仓集市慢慢形成了气候,热闹异常。
周四周日鸟友习惯到西仓“逛档子”
如今,西仓集市仍延续着旧时的热闹,并保持着每逢周四、周日开市的传统。
开市时,那里有花市鸟市鱼市虫市小商品市。西仓南巷、北巷、东巷、西巷四条巷道均摆满密集的摊位,售卖内容各有特色。其中,大名鼎鼎的西仓鸟市主要占据西仓北巷东段;西仓北巷西段是鱼市;西仓西巷是鸽子市、三轮车市;西仓东巷有虫市,也卖衣服鞋帽;南巷以小玩意杂货居多。
在西仓集市中,又尤以鸟市最为著名。在西安,凡提及鸟市,必首推西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西仓鸟市几乎就是西仓集市的代名词。那里也成为西安爱鸟之人必逛之处。不少人习惯把到西仓逛鸟市称为“逛档子”,但是大家却说不清“逛档子”这个特色叫法的由来。
有人说,是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相连,逛起来就像一个又一个隔档,所以得名;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摊主多是挑着担子带货过来,“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有人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是指原来那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挑选时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当的;还有人说,清代时那附近的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玩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筒,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反正百年来“逛档子”这个词是传了下来,并延续叫开到了今天。
西仓鸟市名气不只在西安
7月17日星期天,知道有集市,上午9点记者前往西仓。刚到庙后街,就见到三三两两的人提着鸟笼走过。从庙后街过去后,最先来到的是西仓南巷。从南巷口开始,密密麻麻的货摊一个接着一个,本就狭窄的小巷子仅剩一条能走人的通道,平时在这些小巷子里穿梭自如的三轮蹦蹦车,此时也只能乖乖停在巷口,无法开进来了。顺着南巷走到头左拐是东巷。虽然东巷较宽,但此时它的通行状况也好不到哪去,除了两侧的人行道上摆满货摊,路中央也被经营者充分利用着。走在东巷,蝈蝈的叫声不绝于耳。夏日正是路旁蝈蝈、蛐蛐的售卖旺季。
继续往前走,与东巷北口相连的,便是著名的西仓鸟市了。八哥、画眉、相思鸟……各种叫的上名、叫不上名的鸟类,各种大的小的鸟笼沿街摆开。
“相思鸟现在是啥价钱?”“有灰八哥给我留一只!”“画眉胆小怕人,要把鸟笼罩起来。”走进鸟市,顾客的询价声、老板的介绍声、鸟友的叮嘱声此起彼伏。在那里,只能随着人流慢慢地移动,想快走两步都是很难的。
83岁的翟恩富老人家就在西仓北巷。他介绍,除了大雨天,每到周四周日,清晨6点多,鸟市的摊主就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那里,摆好家当,等待雇主光临。上午九十点,是鸟市上人最多的时候,人挤人、人挨人。下午五六点左右,游人渐渐少了,生意清淡下来的摊主们开始收兵回营,热闹一天的鸟市,慢慢告别喧嚣,安静下来。
不过,西仓鸟市并不是一直在今天这个位置的。翟老先生和其他几位老邻居回忆,解放前后,鸟市是在西仓南巷口,北巷里很安静,并没有鸟市,后来,鸟市才移到北巷,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鸟市还搬走过,搬到过儿童公园、大雁塔附近,但最终又搬回了西仓。
从跟几位摊主聊天中记者得知,西仓鸟市里,从5块10块一只的普通小鸟,到会说话的数千元一只的鹩哥都有。西仓鸟市,已经不局限在西安的名气,还在甘肃、新疆、河南等外地许多鸟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一位摊主介绍,大多店主、摊主都做过外地主顾的生意,有的已经是多次光顾的老主顾了,他们中既有当地做鸟类生意的经营户,也有养鸟爱鸟的鸟友。远道来的鸟友一般“逛档子”的时间较长,有时一待就是一天,有的逛两三次档子才回。
没有集市的西仓悠闲安静
在平时,没有集市的西仓是另一番景象。
顺东西南北四条巷道走一圈,可以看到,昔日永丰仓的位置,仍被围墙围着,围墙内,一半建起了居民住宅,一半用作军事管理区。
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掉了喧哗的叫卖声,在路边老槐树、法桐、杨树的掩映下,西仓显露出居民区的悠闲与安静。在东巷的中部附近,还坐落有一座西仓清真寺。
各条巷道里,前一天还热火朝天经营的成百上千的各式摊位踪迹全无,鸟市一带只剩下几家鸟铺还开着店门,但看上去顾客寥寥,门前树上挂着的鸟笼也比开市时不知少了多少。对面家属院门口的老槐树下,是几位悠闲的老居民。他们躺着躺椅、坐着板凳,摇一把扇子,拉着家常。路上行人不多,经过的汽车就更少了,让人不由得生出路怎么突然变宽了的错觉。
路边纳凉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路的南侧还有厚厚的土围墙,土围墙底座厚,上面窄,是过去仓库的围墙,后来才改造成砖围墙。
路边有一个售卖鸟食、鱼食的小店,外面摆着许多种货品,一袋一袋摆放整齐。这个小店基本能算作北巷里鸟市和鱼市的大致分界处。店主是75岁的胡阿姨。虽然在那里做生意只有十几年,但胡阿姨已经在北巷住了五六十年,熟悉鸟市,更了解西仓。胡阿姨的爱人马先生也算一位鸟友,爱逛档子,喜欢养鸟,店门口笼子里那几只鸟儿就是他的宝贝。对于这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胡阿姨清楚地记得它的变化。胡阿姨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他们一家就住在路南的西安市面袋厂家属院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的平房,比较挤,夏天,人们都出来在路边睡,“那会儿路很窄,又粗糙,全是疙瘩路,人行道上也是石头瓦块,我们就大致扫一扫,洒点水,然后铺上凉席让娃们睡,但是再怎么扫躺上去依旧硌得很,哪像现在又宽又平的。”
民间记忆
买鸟 换鸟 赛鸟
多少年来,每周四周日到西仓“逛档子”,已经成为85岁的张凤信老先生的必修课。在那里,他不仅可以赏鸟买鸟,更可以结识鸟友,和他们交流养鸟心得,分享养鸟乐趣。
7月17日,星期天,中午11点左右,张凤信老先生提着4个鸟笼美滋滋地准备离开西仓鸟市。这天上午,他用一只自己养了半年的黄雀,换了别人两只小金翅,很是满意。
张凤信老人说,自己一直爱鸟,真正玩鸟有25年了。这些年来,住在北大街一带的他,一般早上6点多至9点之间都要去革命公园、莲湖公园或者北门外的环城公园遛鸟,但是每个周四周日就例外了,周四周日上午8点多,他的活动是到西仓鸟市“逛档子”,这个习惯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即便是鸟市搬到儿童公园的一段时间,他也追了过去。
在西仓,老人从最开始的“买鸟”已经渐渐变为“换鸟”。老人解释说,“换鸟”其实是鸟友之间的一种玩法,因为时间长了,在西仓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鸟友,每次大家就把自己养的鸟儿带来,互相欣赏,谁和谁有互相看中的,就可以彼此交换了。可以交换的不止是鸟类,鸟笼之类的也都可以。张凤信老人说,这些年里,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和鸟友换过多少次鸟了。
除了换鸟,西仓鸟市的鸟友们还有比赛项目。张凤信老人介绍说,每年4月前后,大家就举办鸟类比赛,把自家的鸟儿带出来,比比谁家的鸟儿长得好,谁家的鸟儿叫得好,得胜的还有奖品呢。
鸟市在争议中存在
尽管西仓鸟市为人熟知,在鸟友心中更是位置超然,但同时,近年来因为一些负面消息这个繁闹的集市也颇受争议。
西仓鸟市由民间自发形成,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规划,在方便人们的同时,存在占道经营、非法经营野生鸟类等问题。近年来,被多次整治。但由于种种原因,整治难度较大。西仓鸟市,还能否在人们需求与城市管理中找到平衡?
记者从莲湖区城管执法局了解到,按照城市管理规定,西仓鸟市占用了城市道路,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属于占道经营,应该予以取缔,执法局曾对它进行多次整治。但是,整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分析“难”的原因,主要由于西仓鸟市本身有其特殊性。西仓鸟市历史根源深,不仅在众多鸟友心里占有一定地位,就连许多普通市民对它也有一种情结,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安提到鸟市,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西仓。西仓鸟市的存在,满足了包括鸟友在内的许多人的需求。
它存在,会给城市管理带来问题;它取缔,又会导致某种缺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为此,执法局也在思考探索,本着服务于民的理念,希望能借鉴现行便民早市的形式,将西仓鸟市纳入规范化管理,让它在固定区域、固定时间里存在,同时让开一定通道,既不影响城市环境,又能满足市民需要。
同时,爱鸟的市民也希望,鸟市摊主能自觉净化鸟市,不再售卖禁止交易的野生鸟类,让鸟市真正成为赏鸟、爱鸟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