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古镇 南北交通咽喉 历代军事要地

时间:2011-12-27 19:27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终南山下的子午镇,由于地处沟通秦岭南北的子午古道北口,自古就是交通咽喉和商业重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子午古镇已是子午街道,位于长安区韦曲西南13公里的秦岭北麓,距离西安城约23公里。

  两千多年前,已是从长安到陕南的必经之地

  11月17日,记者一行沿着子午大道一路南行,去探访这座通往秦岭以南的古商路咽喉。当地人说,子午古镇的兴盛,要仰赖于子午峪内的一条古栈道——子午古道。子午古道曾是著名的秦岭五大通道之一,没有子午古道的繁荣,也就没有子午古镇的兴盛。这条穿越秦岭,沟通南北的子午古道,北端便起于长安的子午镇,南端则截止西乡县的子午乡,全长近700里,是古代从西安地区穿越秦岭通往陕南及四川的一条重要南北通道。

  子午古道为何要以“子午”为名?原来在古代,“午”代表南方,“子”代表北方。《战国策·鲍彪注》中说:“长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唐人颜师古也说:“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

  据考证,汉武帝时,曾发动70万民工,历经20年,开凿出了子午古栈道。不过,在汉武帝之前,子午古道就已经是连接秦岭南北的要道了。西安市工人疗养院退休职工,《长安百村》撰写者之一萧建安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子午人,他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很熟悉。萧建安告诉记者:“早在汉朝以前,今天的子午地区被称为‘蚀中’,蚀中是中国古代的天文用字,意思是直南直北,与‘子午’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就是经过“蚀中”,再进入子午道,然后到达汉中的。

  据说,在子午古镇设镇之前,曾经是一座村庄。萧建安告诉记者,很古的时候,子午古道口曾设有四个古村落,它们是东豆角、西豆角、南豆角、北豆角。这四个村子分别位于子午古道北口的四个方向,村中都有军队驻守,用以控制交通咽喉,并防范匪患。后来西豆角村在一次山洪中被淹没,村民大量移居到东豆角村,使得东豆角村迅速发展起来。西豆角村被淹没后,东、南、北三个豆角村,成为一个三角形,包住子午峪的出口。历朝历代,这里都会有重兵把守。后来,东豆角村就成为了子午镇。而南豆角村和北豆角村,至今仍是子午峪北口的著名村落。

  兵家必争之地:进可入长安,退可居陕南

  子午地区从很早时已是交通、军事要地,到了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子午古镇正式建镇,此时,“镇”即驻军镇守之意,这说明,北宋时子午镇是军事要地。子午中学退休教师张礼先生对子午古镇的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到了明代,子午镇又改为子午里,清雍正后为子午廒,民国时,先后为子午廒、区、镇、乡、联保。建国后,曾为子午区下辖子午乡,1958年子午区改为子午大公社,到了1984年,子午改镇,2002年,长安撤县设区后,子午镇与王庄乡合并为子午街道。

  子午古镇扼终南之咽喉,南通巴蜀,北临长安,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楚汉之争,刘邦被贬到汉中,经子午入山,沿途烧掉栈道,以示无意回归。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讨伐魏国,大将魏延请求用奇兵五千人由子午峪而出,偷袭长安,诸葛亮认为险计难行,宁可六出祁山。然而,数年之后,魏将钟会却选择了这条险路,孤军南下,攻陷汉中。明末,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派贺人龙到子午峪夺关南下。1914年,白朗(俗称白狼)领导“公民讨贼军”反对袁世凯失败,由甘肃撤回关中,后退入子午峪,最终兵败而死。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领导下,进军子午镇,在此歼敌两个营。1935年7月,红25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的率领下西征北上,途经子午镇,在南豆角村处决了陕西警备旅旅长唐嗣同。1949年,解放军在子午峪中一举歼灭了盘踞在小五台山上的胡宗南残部,解放了长安百里沿山地带,为解放军进军陕南铺平了道路。

  南来北往的商人,使这里成为“移民镇”

  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子午古镇成为军事要地,也使子午古镇的商贸繁荣起来。张礼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子午古镇曾经兴盛的商业。从秦汉直至1958年西万公路通车前,西安与汉中、川东等地的货物流通,都要取道子午峪。子午古镇位于子午峪北口,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无论是南来的山货,还是北来的盐布,都要在此中转。南来的货物多以桐油、生漆、茶叶为主,北来的货物则以盐、布、日用品为多。张礼说:“过去,除了冬天大雪封山的日子外,在子午古镇内的旅店、酒肆内,一年到头都能听到各地的方言,肩挑背驮的脚夫在镇里经过,络绎不绝。”张礼还记得,他小时候镇子里有许多陕南人,他们的装扮与关中人完全不同,头上用蓝色的布条缠成很大的“帽子”,身上穿的却很凉爽,宽大而短的及膝裤,小腿上缠着很厚的裹腿,担着担子,背着背篓。张礼说:“小时候,古镇街道两边的店铺、旅馆、餐馆林立。有名的商号有‘同义信’、‘致远堂’等,经营着日用百货,生意十分兴隆。”

  由于南来北往的商人很多,外地人逐渐定居在此做生意,使子午古镇成了一座“移民镇”。山西、河南、陕南,还有西安市以及长安其他地区的商人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子午古镇内的几大姓。张礼说,如今,子午街道的大姓有:“孙张肖田牛王高任何”,他们都是陆续迁入的外地人,外地人来到古镇,往往集中居住,于是在古镇内逐渐形成了牛家巷、张家巷、高家巷、孙家巷、何家巷、肖家拐巷、王家旮旯、田家场、王家场等巷子或地名。

  老街深处,一段老城墙保留至今

  商业的繁荣,使子午古镇的集市也兴盛起来。早在明代时,由于子午的集市汇集了山珍和南来的货物,许多长安人都要赶来这里采购。明嘉靖二十五年,子午便正式设集。当时,长安有南集 (子午镇)北集(黄良镇)之分。南集和北集的集日相错,南集是一、三、五、七、九逢集,北集是二、四、六、八、十逢集。这一风俗,持续了很久。张礼告诉记者,到了近些年,子午镇的集日才改成了二、五、八、十。而我们前往子午街道的11月17日,正是农历的十月十二,刚好赶上这里的集市。

  我们沿着曾经子午古镇的老街逛集市。如今的子午老街两边依然店铺林立,因为逢集,所以店铺都把货摊摆在街道两边,赶集的人很多,连自行车和摩托车都很难通过。

  一家店铺前,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聊天。71岁的牛文正老人很热心,说起子午古镇的往昔,老人很自豪:“子午古镇在古代非常有名,过去,街边的店铺一家挨一家,有许多外地人开的店铺。”我们询问起古镇的老城墙,牛文正老人说:“我家的房子就建在以前的老城墙上呢!我家院墙的后面,至今仍保留着一段过去的城墙。”

  我们随着老人穿过他家的堂屋,来到后院,院墙的背后,果然有一段近50米长的黄土高墙,这就是子午古镇曾经的老城墙了。这段残存的城墙南北走向,高度约3米左右,土墙上已长满了杂草,被一圈新建的住宅围住。老人告诉我们,这是古镇的东城墙,东城门楼就在这段墙北边不远的路口处。老人说着领我们走到老街上,指着老街的一处比划说:“过去的东城门楼,就在老街的这个位置。”

  曾经的子午古镇老城是什么样子?张礼回忆说,子午古镇内,东西方向有3条大街,此外,还有南街、北街,城内还有许多小巷道。老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南北宽1公里,东西长近2公里。从东门到西门的道路是镇子的主街,商店都在街道两旁。其他街道两边都是住户。解放前后,子午古镇的最繁华地段,在西门附近,商铺从西门里一直延伸到南豆角村。

  子午古镇的老城里,曾经有一座很大的城隍庙。萧建安记得,镇里的城隍庙曾有五间大殿,他小时候常在大殿里看电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殿被拆除,拆下的木料、砖瓦,被运到香积寺,建成了香积寺现在的大殿。而原来的城隍庙所在地,则建起了子午小学。古镇的城隍庙旁,还有一座很大的戏楼。张礼告诉记者,子午古镇的戏楼曾经在西安市都很有名,据说,由于戏楼的舞台构造很好,在里面唱戏能产生很大的共鸣,音响效果很好。所以在旧社会,很多西安有名的秦腔名角,都在子午戏楼唱过戏。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坐落在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
  • 青城古镇
  • 酒泉金佛镇风光
  • 平乐古镇:川西乡土文化中放纵山水情怀
  • 黄帝冢掩映在子午山深处的仙人穴
  • 玉树州结古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