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姆舞自身也有时节、仪式和禁忌,并非随时可跳。每年的重大节日才跳。春节期间每个村寨都跳莎姆舞,藏巴哇地区村村有广场、寨寨跳莎姆,一般从正月初二晚上开始跳,舞者没有年龄性别限制,男女老少皆能跳,但男女不一起跳,且舞种歌词也不相同。男子起舞时几十个英俊汉子手持巴朗鼓,浑厚的鼓声和高亢的歌声在几里外都能听到。
按照当地习俗,每年从正月初四开始都要跳莎姆舞,一直跳到正月十五。跳莎姆舞的日子被叫做曼拉节。曼拉节期间,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少组成莎姆队,除在本村跳唱外,还要到邻村访问表演。表演的时候,在场地上点燃熊熊篝火,主客双方轮流上场,围着篝火互相对歌,集体表演《库松加里》(转圈舞)、《吉热腾》(扯绳舞)、《尼盖刀央》(神箭舞)、《春雅撒》(牦牛舞)、《沙爱》(种子舞)等传统曲目,一直跳到夜深人静,尽欢而散。咚咚的鼓声、劲健的舞步、优美的歌声,给新春佳节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吉祥。
保 护
卓尼莎姆舞1958年因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禁止,1978年后重新恢复。时隔20个春秋,许多舞艺娴熟并掌握大量歌词的老人先后辞世,多半舞种已失传。现有的村寨只流行十几种,有的仅七八种,且传统歌词内容的丰富程度大不如前。据了解,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古老舞种,莎姆舞目前面临舞种、歌词、舞姿和含义能解释的人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全面挖掘、挽救整理、提高研究层次已刻不容缓。
2001年在卓尼大峪沟举办的“藏族文化与甘南旅游产业研讨会”上,邀请州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讨。之后,卓尼县还组建了民间业余莎姆舞艺术团,中央电视台专题组也到卓尼进行了专题采访。2003年,县上邀请专业人员,对莎姆舞的音乐及舞蹈形式进行了更新,在原有古朴、豪放的风格中融入了昂扬向上、激情流畅的现代歌舞风格。
莎姆舞是藏族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几经民间艺术家的搜集整理,已被搬上舞台向观众展示。2003年8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暨第四届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方队表演中,由卓尼县莎姆舞业余艺术团表演的莎姆舞荣获方队表演一等奖,这一殊荣使莎姆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被州内外观众所接受,也使它真正成为卓尼向外集中展示的文化品牌。
2008年6月,莎姆舞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