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墓穴,我们上到墓顶山包上。这里地高眼宽,放眼望去,墓前果树园下,是黄家庄的农舍,多的是崭新的瓦房,周围是大片的麦田。再前方,是苑川河滩。
我们右下方,有两座墓,定为7号和9号墓。左面依次排列有8座墓。包括这个1号墓,这些墓的排列都是有顺序的,它肯定是按照长幼次序埋葬的。
从我们周围的地形看,左右山脉相环绕,依次向下延伸,的确应了刘伯温说的:坐北朝南,次第排列,头枕峰峦,脚踩玉带。玉带指的就是下面的苑川河。
肃王及其选圹(墓)的故事
记得多年前,榆中县博物馆的李维贵馆长曾陪同笔者在这儿采访过。这次榆中之行,老馆长已经去世。但是当时有关肃王墓的故事,我还至今尤新: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当时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定了“诸王之制”,洪武二年(1369年),他把23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重要城市为王,在甘肃的就是肃王。肃庄王朱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是妾妃所生,刚开始封的是汉王,后来到洪武二十五年牗1392年牘改封为肃王。他来甘肃先驻守在甘州(今张掖牘,后来才移到了兰州。
从朱算起,明代的肃王前后共有12位,朱之后袭封的肃王是8位,追封的有3位。9代王共在位241年。到最后一位肃王识的时候,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到了兰州,朱识没有来得及逃跑,被农民军抓住后杀了。那是崇祯十六年牗公元1643年牘冬天的事。这以后就没有肃王了。
当时除了宪王绅尧外,其他11个王都是和王妃、妾妃合葬的,只有宪王绅尧和他的妻子薛夫人是分开葬的,所以有13个墓。
记得我还问过李馆长,为什么肃王要把陵墓选到现今这个地方时,李馆长讲述了一个民间传说:
据说庄王朱好的是道家,当年他从张掖移治兰州后,在门下集聚了好多风水先生。后来他准备为自己选择圹地牗即墓地牘,这些风水先生便出了兰州的东大门,把以风水宝地著称的金州牗今榆中牘跑了个遍。最初确定在瓦川会城以东的山坡上建造圹地为最好,因为那个地方群山环抱,清流汇集,前有燕麦岭,后有马山,定为帝王圹地,再好不过。汇报庄王后就定下了。随后就开始大兴土木。后来王圹工程基本竣工的时候,庄王特别高兴,亲自赶到现场视察。当他看到周围青山绿水,圹首细流潺潺时,感到心旷神怡,十分满意。但是,当他听到王圹上面的山岔叫温家岔时,又转喜为忧,很不高兴,便下令停止修建。因为他觉得这有“朱牗猪牘温牗瘟牘”之忌。随后又让风水先生重新勘察。
两年后,第二次圹地选在了白石崖与水岔沟之间的矿湾,就是现在榆中县定远乡的矿湾村。据风水先生说,那里远观九龙盘踞,近看二龙戏珠。九龙指的是三条土龙,就是矿湾附近三座像龙头的山头;三条水龙,就是附近的水岔沟、花岔沟、中林沟三条水流;三条火龙,就是横穿矿湾村的三条煤系。二龙戏珠指的是矿湾东西两边形似手臂般的两座山峰为龙头,嬉戏着中林沟下龙泉寺所在的一个小山包。第二次选定后便修坟造墓,朱的灵柩就埋葬在那里。当地人把那个地方叫肃王坟,遗址现在还有。
后来据说洪武皇帝派军师刘伯温前来西北斩龙脉,他来到矿湾庄王的墓地看了看,连声叹息,说贵体葬在火龙之中,那是凶多吉少,此地定破无疑。因为刘伯温精通风水易经等,所以康王朱瞻焰特别相信他,希望他能指点迷津,再选圹地。刘伯温随手向东北方向一指并说道:脚踩玉带,头枕峰峦,次第排列,坐北朝南。康王听后,便命自己手下的风水先生察访符合上述条件的风水宝地,发现了现在的来紫堡,那时候叫质孤堡,这个地方以北峰峦叠嶂,以南苑川河玉带般环绕,平顶峰下,麦浪滚滚,北高南低,依次排列,风水不同寻常,于是便把圹地定在平顶峰下。但是,这个地方是一家农户的私田,民以食为天,怎么能随便占用牽爱民如子的康王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屈尊认子,于是出高价买了这一户农人的儿子为义子,这以后,平顶峰下的整片良田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肃王的圹地。康王在这里修建圹地,先把父母的墓从矿湾搬到了质孤堡。
后来,为了庆祝这次搬迁,康王出重金重修了质孤堡,同时改名为买子堡。后来,为了取祥瑞的紫气东来之意,又更名为来紫堡。这就是明肃王三选圹地、来紫堡两次更名的传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