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沙木沙克小刀里的生活

时间:2012-09-24 09:39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程静 点击: 载入中...



 

  此刻,我手中这把沙木沙克小刀正将馕削成一片一片的,这样简单的动作却也是有意义的。伊犁、沙木沙克·阿西木、库车、铁匠铺、折叠式单面刀、新疆名刀……沙木沙克小刀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的,这些词语不仅概括了一把刀,还概括了做出这把刀的主人的一生。

  


 

  与刀相遇

 

  刀柄上刻着一个人的名字,这行文字将比任何形式的碑文更久远。


  很多介绍伊犁风物的书籍中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他,当人们说出这把刀的名字——沙木沙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传扬他的一生,甚至可以在闪亮的光影里看到他的形象:一个埋头做刀的手工艺人,背影模糊,从未起身,破败的手工作坊挺立在20世纪初尘土飞扬的光影里。


  那时候沙木沙克·阿西木还很年轻。他在库车的巴扎上随意走动着,街道狭窄,土坯民居和店铺一间挨着一间,错落不平。


  白杨树干上覆盖着用树枝或草搭成的顶篷,光线半明半暗,时光到达这里好像忘记了流淌,整个城市行走得那么缓慢、悠远,古龟兹的气息在空气中凝固。


  巴扎上人头攒动,“光线中,可以看见一缕缕浅蓝色的烟——这一缕缕浅蓝色的烟来自于食品市场的炉火,来自于工匠的铺子,来自于人们抽的烟草”,“到处都是不同民族的人流”,“马鞍子上蒙着绣有精美图案的毯子,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穿梭而过”。


  贡纳尔·雅林在《重返喀什噶尔》中描述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喀什噶尔巴扎的场景,其实在新疆任何一个地方的巴扎上都可以看到。


  这些情景并没有使沙木沙克·阿西木感到一点疏离和陌生,在相似的巴扎上,故乡与异乡的概念很模糊,无论身处何地,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


  南疆毒辣的阳光照耀大地,沙木沙克·阿西木感到汗水从脖子后面流下来,他在一个铁匠铺前站了好几天,铁腥味随着炉火中溅起的火星四处弥漫,铁锤叮叮当当作响。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到那飞溅的火星像星光一样照亮内心,自己的某种想法一天比一天明朗,他好像突然明白了命运为什么让他来到这里,为什么让他在这里停留——命运使他与刀相遇。


  他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切,一种对技艺的追求和向往使他忘记了时间、饥饿以及身在何处。他当然不知道,从那一刻起,一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刀已在命运深处孕育,就像水底沉睡的一只蚌,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正悄悄生长着什么。


  啊,谁也不知道世界将会诞生什么,但是很明显,在一无所知之处,所有的事物从未停止生长。此时的沙木沙克·阿西木当然无法知道,他的未来,将通过一把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参与生活

 

  或许这也是一把刀的想法,它需要通过一个人与这个世界进行连接,表达自身的认识。


  就是这样,当精致无比的沙木沙克小刀现身民间之后,有的人会将它像贵重的宝石一样珍藏,也有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切割一块煮熟的羊肉或一盘手抓肉。


  小刀表达的观点是——非凡的东西其实也是寻常的东西,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起显现,正如传奇小刀之于平凡的沙木沙克·阿西木。


  草地上,几个男人正在宰杀一只羊,当主人家将大块的热气腾腾的肉端上桌时,宾客纷纷亮出自己的小刀开始享用。


  小刀各式各样,刀柄装饰各具特色,牛角的、白银的、宝石镶嵌的、云团飘浮的和花朵簇拥的,它们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漂亮别致的小刀使主人成为宴席上的主角,宾客欢呼,笑语喧哗,那一刻,小刀表达的是——生活没有永远的欢乐,一刻便是永恒。


  我也有幸得到了一把沙木沙克小刀,使用这把沙木沙克小刀多年,刀刃已被磨得又薄又亮,中间出现一个明显凹陷,却一直舍不得丢掉。


  小刀是在大街的巴扎上遇到的,在一排排漂亮的小刀里,唯独它没有任何装饰,貌不惊人,可我一眼就看到了它,看到了它灰色刀身中透出的沉着与自在。这种沉着来自内心的自信与把握。


  每一把沙木沙克小刀或许都是有把握的,可是要承认,它不能使人潇洒——男人们将它挂在身后,用的时候从腰间解下来,这样的动作充满了日常生活的随意。


  平淡意味着平常,平常往往陷入平庸。可是,谁说平庸的生活就不需要克制与忍耐?


  一把生活的刀,切菜、剖鱼、割肉、裁剪、劈柴,将所有这些事一件件心平气和的、一日日的做下去,难道不是非凡的事情吗?


  沙木沙克小刀有着明确的生活观,它被用在最平常的生活,静静地参与生活的大小细节,使手变得更加灵活。

 
 


 

  记忆象征

 

  拜访名师、秘传绝技、淬火、锻打锉磨。有时候,我觉得沙木沙克·阿西木之所以有勇气在南疆小镇开始自己民间手工艺人的艰辛生活,是因为小刀的整个锻造过程——刚与柔、水和火的集合——仿佛像一种语言,说出了他的爱情与愿望。


  或许就是这样,对一种技艺的执着追求,往往是借着这种技艺的形式表达和释放真实的自己。否则,就解释不了那些人努力使普通的活计练就成绝技究竟是为什么。


  总之,当沙木沙克·阿西木回到伊犁,已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制刀艺人。南疆传统佩刀种类繁多,弯式、直式、箭式等等,大多刀与刀柄联在一起,虽然这样可以量体施材,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刀鞘,可是携带起来仍有不便。


  沙木沙克·阿西木经过不断探索、改进,推出了一种实用性更强的小刀——折叠式单面刀。


  选用优良钢材锻造,制成粗坯细坯后再用各种锉刀锉平磨光,最后进行淬火。经过淬火处理的刀刃锋利,削刮铁器时只见铁屑迎刃而起,刀锋却未见卷刃崩口。


  据说一个不服气的哈萨克族骑手来到店铺前,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要与沙木沙克·阿西木比试。两刀相交,利刃相搏,骑手的刀刃上出现几个豁口,而沙木沙克的小刀却不缺不卷,如同月光般洁净柔和,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也许沙木沙克的小刀也象征着,世上没有最高的技艺,技艺只会随着内心的博大而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苏巴什石斧
  • 苏巴什石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