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桑皮纸画

时间:2013-04-09 15:46来源:天山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出现在2200多年前我国西汉时期的造纸术,作为中华民族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东汉宦官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造出高质植物纤维纸,被后人称为“蔡伦纸”。蔡伦也因改进造纸术的卓越贡献,闻名古今中外。


  据史文记,一种用桑树皮制造并命名的“桑皮纸”,主要产于我国北方。桑皮纸轻薄软绵,纤维交错均匀细密,色泽黄白,纹理美观,宜书宜画,墨韵层次鲜明。且无毒性,吸水强,防虫蚀,写字不浸,历千年而色不褪。其纸质抗拉力极强,即使撕开,断处毛边可见有如棉丝,易于驳接修复。今尚存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书法真迹《三马图赞》,用的就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其墨迹仍然浓淡有致,明晰鲜活。


  在新疆,尤其在和田地区,至今仍可见桑皮古纸的“活化石”,以及传承其造纸技艺至今的维吾尔族民间造纸人。虽无从查证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蔡伦造纸术什么时候沿古丝路传入于阗(即今和田),但记载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汉家公主和亲于阗王时,冒险将蚕种藏于帽中带到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的动人故事,以及1908年在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上一座唐代寺院遗址中发现的一个纸账本,上面所记载的当时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和田一带至迟在唐代便有了造纸的手工业。11世纪以后,和田的维吾尔族承袭了用桑树嫩皮造纸的技艺。


  许是古称西域的新疆远离中原、内地,限于路遥值贵,所需纸品只能靠当地解决。史载,宋、辽时期和田的桑皮纸已很有名,是当地维吾尔族一项较普遍的家庭手工艺。14世纪中叶,随着桑皮纸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桑皮纸供应基地。今犹残存的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南疆地方官府以桑皮纸为书页的典籍书册,收藏于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清代维吾尔文典籍《诺毕提诗选》、《维吾尔医药大全》和一部维吾尔史诗残卷,以及民间写在桑皮纸上的《古兰经》手抄本,维吾尔姑娘绣花帽为防走新形必用桑皮纸作衬料,甚至民国时期新疆流通的桑皮纸钞票,都是桑皮纸曾在新疆广泛使用的佐证。


  新疆桑皮纸技艺的传承,曾因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在南部新疆和吐鲁番各地出现过大量的造纸专业户。他们以家传或师承方式世代传承,使这门技艺始终活在维吾尔民间。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科技发展,工业化造纸的廉价、方便与多样,桑皮纸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无市场需求,造纸匠人纷纷转务他业,老者继逝,其后人也无意承传。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真正陷入了人亡艺绝的窘境。


  自故宫大修工程特选桑皮纸作传统古画修复材料之后,这一民间绝艺才又重为世人所关注。生产桑皮纸的特定材料、独特工艺中蕴含着的科学原理、文化传统,凸显了它不能为工业造纸所替代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006年5月,经新疆申报,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传承人托乎地巴海.吐尔迪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桑皮纸制作技艺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和振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古称丹青的中国画,今简称国画。主要指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帛、绢、宣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在绘画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以及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历史悠久,肇端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帛画,萌芽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出现在隋唐时期造型已具时代特征的人物画,以及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画的进一步成熟与繁荣,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元、明、清三代得到突出发展的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等,见证了中国画创作观念、表现方法和品评标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特别是经过近百年来探索和当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画在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出现了国画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革新鼎故的局面。


  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独特价值的中国画、桑皮纸,于新世纪的新疆再度交汇、相融于一体。在自治区文化厅的倡导下,新疆各民族画家皆欣然命笔,作画于新疆桑皮纸上;由新疆走出去的内地画家也应邀在桑皮纸上一挥丹青,共同成就了100余幅桑皮纸绘画佳作。


  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蓝靛金箔”命名的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将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晋京展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承载了我国传统造纸技艺和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将桑皮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古纸上呈现了时代艺术的光芒。它也将证明,以生产性方式促进桑皮纸走进新时代的人民生活之中,走进高雅的艺术殿堂,走进艺术品市场,对于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传承,是一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需求相契合的成功之路。


  为配合这次展览的举办,主办单位特意选编了这本画册,集众美于一手,以应观者了解、欣赏、收藏之愿。


  蓝靛也叫靛青,它出于蓝而胜于蓝,喻意变化变革,后发超越,后来居上。金箔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喻意经千锤百打,历百载千年,依然性质恒定,金碧辉煌,永不褪色。蓝靛金箔,历久弥珍。


  它代表了我们对中国画.桑皮纸这一创新之举和最佳结合,所寄予的难以尽言的良好祝愿。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木扎提河风光
  • 新疆昭苏草原石人历经千余年石像仍栩栩如生
  • 新疆和田民间木器艺人达坂城古镇展示技艺
  • 新疆兵团农场女教师自创工笔胡杨流派形神兼备
  • 新疆古墓发现两千年前罕见金色马
  • 新疆阿拉尔发现昆岗4号古墓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