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报关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经济解读的报道,这两天我一直在关注。我认为:你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比喻很有见地。而且,从形象上把兰州市比作‘哑铃’非常妥当,从报道上的照片看七里河区确是像‘哑铃’的中间部位。练过哑铃的人都清楚,只要从中间部位下手,哑铃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中间部位要‘壮实’,不然,担当不起支撑两侧‘大头’的任务。因此,七里河区的发展成了影响兰州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七里河区快速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庞智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务之急
“一个区必须有自己的经济特色,这和历史积淀有关系,也和与时俱进的观念有联系。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兰州市其他几个区的经济优势已经明显。如城关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已经确立,并且这和其他城市一样,都是城区是中心。西固区具备工业优势;安宁区教育形成气候;红古区蔬菜产业发达。反观七里河区,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经济优势。
龚家湾地区原来有许多上世纪50年代上海迁兰的工业企业,如热水瓶厂、兰州玻璃工艺厂、胶鞋厂、轴承厂、甘肃农具厂(后改为拖拉机厂)等等轻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曾经风靡一时,不要说兰州的市民使用它们的产品,就是青海、宁夏的消费者也喜欢这些轻工业产品。胶鞋厂的‘挺进牌’解放鞋,是六七十年代年轻人的时髦穿着。玻璃工艺厂的花瓶则是结婚的必备摆设,热水瓶厂的产品一直深受市民青睐。应当说,那时七里河区的经济优势是轻工业产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这些兰州市民熟悉的工厂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这些工厂的‘下岗’,七里河区的经济优势也漫漫淡化。遗憾的是七里河区在时代变迁中,没有及时地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优势,以至于其发展落后于兰州市其他区。
历史不能重演,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只要七里河区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振兴传统优势、挖掘有潜力的产业,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因为,该区有许多独特的资源。关键是七里河区再也不能失去机遇,要勇敢地承担起兰州‘哑铃’中间部位的使命。”
取位于形象 决胜于理念
正如庞智强先生所言,一个为兰州市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地区,在市场经济中的困难要远远多于其他的地区。七里河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的欠账比城关、西固、安宁要多得多,七里河的基本城市结构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致使七里河未能形成自己的城市中心区和广场区,七里河的城市建设是散点式的分布,缺乏引领时尚、彰显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表现平台。说形象一点:“七里河没有一个像样的城市客厅,来了客人不好招待。”
七里河西站就是古渡口,是兰州商贸流通的重镇,地处西津路的西津广场无疑地处兰州商业的桥头堡地位。如果七里河下决心打造一番西津广场,使其以快速的流动性和空间的节奏感成为七里河的形象代表,成为各个商家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擂台”,将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里还是兰州市城区东西南北的最佳交汇点。广大市民从这里经过也需要一个可供大家休闲娱乐、舒缓疲惫的场所,它的建成,将沟通西关至西站一带的众多商业业态,使其连成一片,安宁和西固的人完全可以就近在此附近购物娱乐,避免了东下西关甚至东部市场的长途劳累。而且,西津广场还与西站货场遥相呼应,增强了本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样功能的广场早已达到国际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以文化、休闲、观赏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广场则取而代之。广场随之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的多样化活动提供支持。如深圳华侨城的生态广场,老人可以在这里打太极、扭秧歌,小孩可以踢足球、溜旱冰,更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电视的直播现场选择过这里,电视剧的拍摄现场选择过这里,大型摄影比赛的拍摄选择这里。同时这里还举办过集体婚礼、雕塑展览、露天音乐会等大型的活动。
在兰州盆地的“哑铃”地带建造一个中心区和广场,会大大提升七里河的对外形象,我们在采访中,七里河的市民渴望有一个中心区广场的心情溢于言表。建一个广场实际是为民办一件好事,一届政府只有做成一件事,市民就会记住一辈子。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广场建成之日,就是市民欢庆之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