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丝绸之路;甘肃;物质文化;文化遗产
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演进的重要区段;分布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上的遗产点是构成丝绸之路物质文化遗产(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甘肃已经有多处遗址、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等被初步确定为丝绸之路的典型遗产(见表一),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整体申遗项目。它包括关隘、驿站、石窟寺院、城址、墓葬等类别,主要可分为交通道路系统遗存、文化交流成果遗存、城市聚落遗存三类性质。但是,丝绸之路甘肃段的交通路线和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整体价值至今尚无定论,直接影响到申报文本的编制;丝绸之路甘肃段的交通路线和文化路线有何联系和区别,亦无系统探索,关系到对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准确判断。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做些粗浅探索。
一、 相关概念辨析
(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初仅指19世纪外国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对作为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交通网络的称呼。①丝绸之路作为交通道路很早就存在,但经学术界正式命名后,其内涵在近代以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认识领域的加宽而日益拓展。19世纪以来,中亚历史考古的进步和东方学的兴起,使得丝绸之路的影响愈发广泛,其内涵中不断加入了诸如陶瓷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宗教之路等丰富内容,最终使学界形成了文化线路是丝绸之路本质特性的基本共识。在丝绸之路的物理线路方面,继中国西北通往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的传统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之外,学界相继又提出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东北亚丝绸之路,乃至唐蕃古道。结合以上因素,概而言之丝绸之路的含义目前有两大类型、四个方面的区别(表二)。本文是从第三个层面来理解和使用丝绸之路一词的,即古代中国与西方通过传统交通干线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而开展的文化、经贸交流。
(二)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通过社会传播的规范、知识和行为方式。物质文化是文化门类中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它是相对于主体(人和社会)而言的客体(物和物质)本身的文化或保留在客观物体上的文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物质文化的形式还应包括被文化所决定的人类行为所改变的那部分环境。简而言之,物质文化是文化行为所创造或改变的物质形态,它既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产物。
以此推知,所谓物质文化遗产就可理解为是遗存至今的古代物质文化形态,或可以视为“历史物质文化”,近乎我国现行的“文物”概念。
(三)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
如上所述,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就是指保存至今的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变迁的物质形态。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是指丝绸之路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以来,甘肃境内各时代积累、保存至今的各类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变迁的物质形态的总和。同时,由于文化是一种适应性的策略,为了成功,它通常和环境密切配合;从自然界在人类发展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时间越早,人类就更加而直接地依赖其环境,把改造和利用环境作为首要的工作。从这个意义而言,丝绸之路甘肃段作为依托交通道路而形成的综合性文化交流线路中经久不衰的组成部分,其自然环境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文化景观的某些评估要求应该是判断和识别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构成及其价值的重要方法。
二、 丝绸之路甘肃段背景述略
甘肃处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省境分别与新疆、内蒙古、宁夏、四川、陕西、青海六省区接壤,处于交通东西、襟带南北的天然形胜要地。虽有高原、丘陵、河谷、山地以及沙漠、戈壁、绿洲等交错分布,东部的河谷地带与平坦的河西走廊构成天然的道路交通基础,易于通行;从气候条件看,甘肃省处于我国气候自东南温暖多雨带向西北内陆干旱少雨带逐渐变化的过渡地带,境内由于许多高山和隆起的甘南高原,使气候变化出现复杂的格局。在这种环境下,易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畜牧业。总而言之,甘肃境内具备开通和保障畅通国际大通道的客观物质条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