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啊啦彝寨美丽如画(4)

时间:2013-08-20 09:54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宏荣 点击: 载入中...


  那时,勇敢的老家彝汉们长年四季奔波在茶马文明古道上,勤劳的老家彝女们每天顽强地背着水,一家人每天生活中所需的水,都由彝女们往返十几里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背回家里,长年四季背水耗尽了她们的青春年华,使彝女们的青春年华过早地流失在这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背水压弯了她们的腰身,使彝女们的腰身过早地失去了青春姿色,但她们都无怨无悔地托起了比大山般还要沉重的背水桶;但她们都默默无闻地背着水桶,日复一日地攀涉在这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曲生活的赞歌。


  老家彝人的背水桶制作很特别,可以说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之一,是老家彝人们分不开的生活用品。背水桶用优质木材制成的,它成椭圆体,口大底小,用几根竹条勒得严严实实,水桶高约一米左右,一般一只木制背水桶,可以装六七十斤水,制作一只背水桶不容易,所以一家人最多不过是二只水桶,自然背水桶成为老家彝人们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家宝",成为家家户户家里"年岁"最长的生活用具,每只背水桶少说也有"百岁"高龄,是老家彝人生活中缺不可少的用品,是彝人先辈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它展示了彝人工艺品文化的博大精深。


  背水的生活赞歌,是由老家的彝女们谱写的,是老家彝女们永远高唱的一支恒古歌谣,每天早晚彝女们在寨前那条弯弯曲曲的背水鸡肠鸟道上,把这支背水歌谣唱得那么绘声绘色,勤劳的老家彝女们的声影,就在那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展示着风采。她们早晨踏着露珠去背水,她们午后踩着夕阳去背水,她们用长发编织成的带子做背水带,当在桶里盛满山泉水后,把背带往头上一顶,水桶的底部往腰上一搭,就踩着很有节奏的步伐,一步一摇地向寨子里走去,那桶里的水也摇摇晃晃地很有一种优美的旋律,在阳光下眨起微微的波光,这幅风俗画是老家彝寨四季永不更改的浓浓乡音乡情。


  背水是老家彝女们生活中的一支永久歌谣,这支歌谣是阿妈的阿妈传给阿妈的女儿,阿妈的女儿又传给阿妈的女儿的一道千古不变的生活韵律,从古至今风采依旧。那时在老家彝寨里有这么一道千古不变的风俗诗篇,那时在老家彝寨里有这么一句千年传颂的名谣:"不会背水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就因这句千年不变的名谣深深地定格在老家彝女们的脑海里,所以一代又一代做母亲的老家彝女们,把这句千年名谣灌输给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又灌输给自己的女儿,使她们代代传承着这句名谣,使她们的血液里都有这句名谣在跳动。于是老家彝女们,当自己的女儿长到10岁之后,就会教自己的女儿们背水,就会把自己背水的技能无私地传给女儿们,让她们踩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足迹,背着甘甜的山泉水跋涉在那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鸡肠鸟道上,把美丽的青春点亮着那条弯弯曲曲的背水古道,使弯弯曲曲的背水古道更有几分青春姿色,自然背水古道成为老家彝女们的快乐天堂。


  老家彝女们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采,也为了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冬去春来一辈又一辈的老家彝女们,只有默默无闻地背着水桶,一天又一天地跋涉在那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背着沉甸甸的山泉水返回寨子里,用甘甜的山泉水滋润着自己的儿女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少个年年岁岁日子不老,多少个春夏秋冬泉水甘甜,老家彝女们谁也说不清楚自己背了多少桶水?只是没有把四季流淌的山泉水背枯;老家彝女们谁也记不得自己在这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走了多少趟?只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家彝女们永远走不到尽头。每天当甜睡的太阳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勤劳的老家彝女们就欢歌笑语地走出寨门,背着那只不知背了几代人的水桶,踏着露珠到箐里背山泉水,勤劳朴实的老家彝女们认了自己的命运,也懂得谁也改变不了这种神圣的使命。背水累了的时候,喝一饱山泉水,就驱散了一身的疲劳;背水腰酸的时候,放开嗓门唱支歌谣,就把一切怨恨抛向了遥远的山外。


  在老家古彝寨里,我的奶奶和阿妈她们背了几代人的水,也做了几大桶酸甜苦辣的梦,在那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梦中,都盼着把山泉水引进寨里,他们做了一个又一个的美梦,也盼了一春又一春,美梦缠着山风飘向了遥远的地方,但梦醒来时依旧还在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吃力地背着水,这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任意粗暴和温暖,看着这似巨蛇形状般的背水人流,又给古老的老家彝寨添了一幅独特的风情文化走廊。


  而今,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昨天的历史诗篇,留给我的担子是去考究先辈们传下的"传家宝".从此,在老家那条弯弯曲曲的背水鸡肠鸟道上,再也见不到超负荷地背水的彝女们,自然老家彝寨这幅独特的风情画,也在老家彝人们甜甜蜜蜜的生活岁月中消失,而替代的是欢快的自来水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故事。


  别了,背水桶!老家彝人们的背水桶,离我们日常生活中越走越远了,昔日在老家那条弯弯曲曲的鸡肠鸟道上背水的彝女们的声影,成为了彝家人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那只祖传的背水桶成为了老家彝人们的"传家宝",而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产业,使老家彝人的背水桶民俗文化得到了弘扬。

 

 

  食

 


  老家在金沙江南岸的一个凹腰处,寨子周围有一条四季流淌着清水的小河。这片红土地十分肥沃,物产相当丰富,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民风古朴。老家彝人们会做出一道道别具特色的美食。


  老家彝山水草丰茂,水草丰茂的彝山是黑山羊的乐园。就因水草丰茂,所以老家彝人祖祖辈辈都放养黑山羊,黑山羊不仅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而且是他们的风味美食之一,羊汤锅是老家彝人最具有特色的一道美食。


  在逢年过节和亲朋好友来临时,热情好客的老家彝人就会用羊汤锅来招待客人。老家彝家人煮羊汤锅的方法,与别处颇有些不同。一锅羊汤锅的质量优劣全在于选料和火候。制作羊汤锅需选用山上放养的肥壮黑山羊,并且皮、肉、蹄、内脏汇杂一锅烀。煮时先取一块带皮的白萝卜与羊肉一起下锅,待汤沸后,撤去明火,再用炭火慢慢烀约6小时,最后捞出萝卜不用。此时膻味被拔出,肉中也煨进了萝卜的清香。舀出一碗羊肉,但见汤色纯白如乳,毛肚卷曲,羊肠段段,而骨头和皮肉欲脱还连。客人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喝着羊肉汤,羊肉筋道,汤味鲜美,慢慢开始觉得鼻尖微微冒汗,浑身暖意融融,感觉说不出的受用。


  在老家的野菜中,至今让我百吃不厌的,还是那普普通通的山蕨菜。老家的气候寒冷,红土大地上最适宜蕨菜的生长。每当春天的脚步悄悄走近,一丝丝略有凉意的春雨飘过时,山野一夜之间便冒出一排排弯曲的山蕨菜,经过两三天后就可采摘食用了。这时,勤劳的彝家女人便背着小竹篓,三五成群地约到一起去山野里采摘嫩蕨菜。女人们把山蕨菜采回家,倒入大水锅里煮熟,然后捞入一个干净的竹篓里,放到山寨前的那条小河里冲泡上三天三夜,待除去苦涩味后,方才用来烹制食用。


  老家彝人食用山蕨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山蕨菜凉拌着吃,即把除去苦涩味的山蕨菜沥净水分,切成寸长的段,拌入卤腐食用。另一种是将山蕨菜炖着吃,即把山蕨菜晒干后放入清水锅中,下入老花豆,用微火炖。炖好后,再把一坨盐巴放在火上烧烫,撮入勺内,下入化猪油,然后倒入炖锅里,只听"吱"的一声,锅中便升腾出一股扑鼻的香味,这就算是调味了。这道特色美食,一般只有贵客造访时才做。


  如今,老家彝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凉拌山蕨菜所用的佐料不再是单一的卤腐,而是另外加酱油、味精、小彝妹犁醋等佐料,吃起来更有风味。晒干的山蕨菜还用来烀腊猪脚和红烧猪肉,吃着特别爽口。


  老家彝寨处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小河两岸长满了红黄绿三色相间水芹菜(水芹菜在水下部位的嫩根呈红色,中部呈黄色,而上部最嫩的部位是绿色)。水芹菜的生长速度很快,白天刚掐了一截,过一夜又会疯长出来了。


  在春夏季节里是盛产水芹菜的时候,老家彝人们掐下水芹菜,再放在清彻的小河里洗干净。煮饭时,先切好一筲箕水芹菜,再倒入一口大锅里,生火煮翻腾,然后将火塘里烧烫的一坨盐巴和猪油放进大锅里调好味。这种水煮芹菜送包谷饭很有特色,但更多的时候,人们却是往水煮芹菜里撒上两把包谷面,做成糊糊食用。一种是把水芹菜切成段,装进土罐里腌制成水腌菜。吃饭时,从土罐里捞出一大碗水芹菜,撒上一些辣椒面和盐巴拌匀,就可以食用了。腌好的水芹菜吃着十分爽口,还有健胃的功效。


  酸香爽口的腌猪肉是老家的一道风味美食。老家彝寨腌猪肉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关键之一是选择猪肉。老家的猪一般是敞开放养,吃着野菜、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当幼猪在山野草地里自由放养三年,长成瘦瘦的架子猪后,再把它们关在圈里,用包谷面糊喂养四个月,这时猪就膘肥体壮了。


  制作腌猪肉最好是在寒冬腊月时节,一头猪可以分别腌制成猪肉和肠肚两种不同风味的制品。腌酸肥肉是先把剔去瘦肉和骨头的肥肉砍成七寸长、五指宽的长条,再放入一口大铁锅里,掺水加盐猛煮,待煮至肥肉汃而不烂时,捞进大筲箕里沥干水分,晾透后把每块肥肉都抹匀辣椒面、花椒面和食盐,最后依次装入大瓦坛里,掺入坛沿水,盖好坛盖密封,腌制一个冬春,自然就成了酸香爽口的腌猪肉。当炎热的夏季到来时,把坛盖揭开,捞出一块腌酸猪肉,切成厚片,装入大碗内,放入蒸包谷饭的木甑子里蒸透,即可食用。用肥而不腻的腌酸猪肉来佐食香喷喷的包谷饭,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老家彝寨旁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两岸的荒野沃土里马刺根独霸了这一方天地。不论是湿地还是旱地里,马刺根都能顽强地生长。在春夏,马刺根枝繁叶茂,就连田边地头、沟边和路边的乱石窝里,都挤满了它的身影。在这吃绿的季节里,人们摘回嫩嫩的马刺根腰肢,先撕去薄薄的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切成片炒着吃。每周吃上一次马刺根腰肢,可以起到清热祛毒的作用。


  进入秋冬时节,那满山遍野的马刺根也成熟了,而成熟的马刺根根部比起嫩嫩的马刺根腰肢来说药效更好。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到河岸边,挖上几丛根部长得肥壮的马刺根,先拿到小河里洗干净,再带回家里烀腊猪脚。首先,将坚硬如铁的腊猪脚放入土锅里,掺入清水煮沸,待腊猪脚煮涨后,下入切成寸段的马刺根,用微火慢慢烀,烀至腊猪脚烂,锅里冒出一股浓浓的药味时,就可食用了。秋冬季节里吃上三五次马刺根烀腊猪脚,可以清除一身的毒气,让人身体健康。


  走出了古老美丽的老家彝寨,却走不出对老家彝寨美好记忆的回味。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画开天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

  • 红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长征会师于此而闻名。夜幕降临后的会宁,宁静...

  • 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的朗县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丝路军事要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 甘南赋

    地处中国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黄河之一弯;古通丝绸之路,开辟唐蕃古道;据守中原...

  • 雅江县风光

    至2011年底,雅江县辖区面积7681.5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个镇、16个乡、113个行政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