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庙,敬奉祖先的大殿

时间:2013-10-28 08:06来源:新华网 作者:窦贤 点击: 载入中...

常山庙

 

  天下之庙皆为供神奉仙,而座在冶木河之侧池沟间的常山庙,却独敬着常遇春、沐英、徐达、李文忠等明代的18位将军。历朝历代有比常遇春、沐英他们更为驰名的将军,而他们却为何被耸立在当地民众的神坛?

 

 

  常山庙其实是一种怀念的场所

 


  ;   常山庙立于池沟溪旁,背靠黄崖山,面对青崖。左眺可见白石山影,右望卧佛在目。站在庙前的时候,见额顶上常山庙三字,想着可能供着赵子龙。随行的小李说不是,是常爷常遇春。庙名常山,所供并非常山赵子龙,而是洮河龙王常遇春。

 


  到常山庙见到了守庙的张明义老人。张是东山村人,一年前才来到此地守庙,此前他一直在家种地,一个儿子三个孙子,过子过得滋润。一年前他只身来此守庙。

 


  张明义说,他的祖上是南京张家巷人。在冶力关的这几天中,见到几个人都称自己的祖先居于南京。并说,现在生活在临潭、岷县一带的汉族,原来是从南京等地迁移过来的。他们是常遇春、沐英、徐达、李文忠等明代的18位将军部属的后代,祖先们在平定西北后,或解甲当地取妻生子,或将尚在江淮老家的妻子儿女们迁到此地生活。这些将军们与洮岷移民的后辈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从遥远的江南迁移到西北以后,自然要修建神庙,供奉他们的先人们。再后来,将军们在变成故人们之后,后世的子孙们自然地将他们的祖先或带领他们先人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尊奉为护佑他们的神灵。


  这种世代延续下来的尊奉,其实是一种对于先辈的思念的方式,一种寻根问祖式的一种怀念,是一种中国民族式的祖先崇拜的祭祀形式。

 

 

  常遇春被封为洮河龙王

 


  在常山庙里,常春遇的塑像就被供在正中的大殿里。常山庙大殿背后的绿草中有一座碑,座碑是新立的,标为封神榜,文字中却屡次出现"敕封".上面明确无误地将徐达、李文忠、常遇春、马秀英、成世疆等人封为"龙王",其中常遇春被封为洮河龙王。


  洮泯之地有"十八路湫神"之说,"湫神"就是龙神,被尊为每个村落自己的地方保护神,当地百姓称之为"佛爷".而"佛爷"而大多数是明代开国将领,被当地百性敬为神。这就和当地百姓对自己的祖先认同有关。

 


  后来在石庙村,我们见到一个叫卢文汇的老人,当我们问起村边那古老成墙的来历时,老人顺口就说:先人们赶走了鞑子,就在这儿住下来了,一直到今天。


  而张明义老人,架着梯子擎着蜡烛,从阁楼里为我们找出庙里收藏的常遇春在南京的墓地的照片,还有常遇春墓碑的拓片。他说:这些都是我们先人的物件,则我们敬仰的神明呢。而那些庙最开始的功能可能是敬先人之处,只是后来成为敬神之地。

 

 

 

  民风教化让社庙社存在着

 


  常山庙正殿之前有戏楼,张明义老人说,在庙会的时候这里演出的都是一些神戏或者劝教化的戏。而在正殿的两侧,有三国七十二功壁画。三国中那些英雄故事通过画面,让僻远之处少识文断字的乡民从中爱到教化。而更符合乡村村民思想的便是正殿前的那些二十四孝图,对民众的劝化作用更切合乡村实际。


  从这种意义上说,社庙中的民风教化也成为乡村教化的一种方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